[实用新型]一种混光膜、超短距离混光的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821705664.8 | 申请日: | 2018-10-1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8953837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07 |
| 发明(设计)人: | 曹庆;刘瀚;潘业琥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珏琥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2F1/13357 | 分类号: | G02F1/13357 |
| 代理公司: | 深圳中一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414 | 代理人: | 张全文 |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观湖***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背光模组 显示装置 混光膜 短距离混光 混光结构 散射 本实用新型 光学膜材 匀光 反射 超薄化设计 市场竞争力 光利用率 光线反射 光线照射 混光效果 匀光功能 光面 反射率 透射率 生产成本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属于显示技术领域,旨在提供一种混光膜、超短距离混光的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该混光膜包括光学膜材和混光结构层。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混光结构层设置于光学膜材的表面和/或内部,在混光结构层设置有用以增强光线反射和散射的匀光面,其中,该匀光面的反射率为50‑100%,透射率为0‑50%,这样,光线照射到该匀光面上后即可大部分被反射和散射开,故此,在保证光利用率的前提下,该混光膜可通过对光线的反射和散射实现光线的匀光功能,使得背光模组的混光效果显著提高,利于实现背光模组的超短距离混光,进而便于实现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的超薄化设计,降低背光模组的生产成本,提升显示装置的市场竞争力。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显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混光膜、超短距离混光的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的侧入式背光模组是采用导光板将侧面的入射光导向转换为正面的出射光,光利用率较低,光效通常小于50%。为了追求超薄化,通常采用降低导光板或膜材厚度来实现,随着导光板厚度降低及显示尺寸增大,光利用率进一步降低,造成显示产品无用功耗增大。
相比之下,传统的直下式背光模组通过采用导光板在底部导光的方式,光利用率得到提高,光效一般都在50%以上,且不会受到尺寸的影响。但为了实现较好的混光效果,通常需采用增加混光距离或增加光源数量的方式,然而,这会造成背光模组的厚度较大,生产成本较高,难以实现超薄化。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混光膜,用以解决背光模组实现较佳的混光效果与实现超薄化两难全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混光膜,该混光膜包括:
光学膜材;及
混光结构层,设置于所述光学膜材的表面和/或内部,设置有用以增强光线反射和散射的匀光面;
所述匀光面的反射率为50-100%,透射率为0-50%。
在一实施例中,进一步地,所述光学膜材为具有一种光学功能的光学基膜,所述混光结构层设置于所述光学基膜的上表面或下表面的至少一面上。
或者,在另一实施例中,进一步地,所述光学膜材为具有多种光学功能的复合光学膜,所述复合光学膜由至少两种光学功能不同的光学基膜复合而成;两相邻的所述光学基膜之间设置有所述混光结构层。
进一步地,所述复合光学膜的上表面或下表面的至少一面上还设置有所述混光结构层。
进一步地,所述光学基膜为PET膜、丙烯酸塑料膜、PC膜、扩散膜、增光膜或荧光膜中的任意一种。
进一步地,所述匀光面为由多个匀光元素布局出的不透明反射层形成的反射面;
所述匀光元素,由呈网点、凹凸结构、填充或条纹中的至少一种结构或图案形成,用以反射复色光或单色光。
进一步地,所述混光结构层位于光源的正上方,所述匀光元素的排布密度与所述匀光元素和所述光源的距离大小反向相关。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混光膜的有益效果在于:
该混光膜包括光学膜材和混光结构层,通过将混光结构层设置于光学膜材的表面和内部,其中,混光结构层设置有用以增强光线反射和散射的匀光面,该匀光面的反射率为50-100%,透射率为0-50%。这样,光线照射到该匀光面上后即可大部分被反射和散射开,故此,在保证光利用率的前提下,该混光膜可通过对光线的反射和散射实现光线的匀光功能,匀光效果显著提高,利于背光模组实现超短距离的混光,同时便于实现背光模组的超薄化设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珏琥显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珏琥显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70566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 下一篇:一种改进的屏下指纹触摸识别背光模组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