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加工汽车变速箱齿轮的二工位成型冷却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1674057.X | 申请日: | 2018-10-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8866335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17 |
发明(设计)人: | 廖孝先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青竹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J13/14 | 分类号: | B21J13/14;B21K29/00;B21K1/30 |
代理公司: | 重庆萃智邦成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31 | 代理人: | 黎志红 |
地址: | 402761 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顶出套 出水孔 积水腔 成型冲头 固定块 汽车变速箱齿轮 成型冷却装置 本实用新型 锻造模具 上端 二工位 内连接 垫块 外壁 连通 汽车零部件加工 设备技术领域 使用寿命 齿轮 内壁 内腔 成型 加工 冷却 锻造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加工汽车变速箱齿轮的二工位成型冷却装置,属于汽车零部件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包括顶出套固定块,顶出套固定块上端连接有顶出套垫块,顶出套垫块上端连接有顶出套,顶出套固定块内连接有反向成型冲头,反向成型冲头内连接有KO销,KO销中部设有内腔,KO销的内壁开设有第一出水孔,反向成型冲头的外壁上开设有第一积水腔,反向成型冲头上开设有第二出水孔,顶出套的外壁上开设有第二积水腔,第二积水腔与第二出水孔连通,顶出套上开设有第三出水孔,第三出水孔与第二积水腔连通。本实用新型能够对锻造模具进行充分冷却,提高了齿轮的锻造质量,延长了锻造模具的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零部件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加工汽车变速箱齿轮的二工位成型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变速箱是车辆上非常重要的部件,它可以改变传动比,扩大驱动轮转矩和转速的作用。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变速箱也有了升级,从最初的手动变速箱,到现在无级变速箱,从无同步器到有同步器,操控越来越方便。变速箱性能的优劣是衡量工程机械动力性、经济性及驾驶性的关键。目前的变速系统主要有:机械传动、液力传动、静液压传动。变速箱有人力换挡和动力换挡,结构有定轴式和行星式。
在变速箱中,安装有多组齿轮,通过齿轮改变传动比,从而改变汽车的车速。现有技术中,在锻造变速箱中的齿轮时,需要用到顶出装置,利用现有的顶出装置进行锻造,存在很多缺点,例如齿轮的应力集中,还有就是模具容易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旨在提供一种加工汽车变速箱齿轮的二工位成型冷却装置,能够对锻造模具进行充分冷却,提高了齿轮的锻造质量,延长了锻造模具的使用寿命。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加工汽车变速箱齿轮的二工位成型冷却装置,包括顶出套固定块,所述顶出套固定块上端连接有顶出套垫块,所述顶出套垫块上端连接有顶出套,所述顶出套固定块内连接有反向成型冲头,所述反向成型冲头内连接有KO销,所述KO销中部设有内腔,所述KO销的内壁开设有第一出水孔,所述第一出水孔与内腔连通,所述反向成型冲头的外壁上开设有第一积水腔,所述第一积水腔与第一出水孔连通,所述反向成型冲头上开设有第二出水孔,所述第二出水孔与第一积水腔连通,所述顶出套的外壁上开设有第二积水腔,所述第二积水腔与第二出水孔连通,所述顶出套上开设有第三出水孔,所述第三出水孔与第二积水腔连通。
进一步限定,所述KO销的内壁从上到下开设有四排第一出水孔,且每一排的第一出水孔的数量为六个,所述四排第一出水孔均与第一积水腔连通。如此设置第一出水孔的数量和位置,使喷射更加均匀,冷却效果更好。
进一步限定,所述四排第一出水孔在KO销内壁上的位置交替错开。交替错开的第一出水孔能够向周围均匀地输送冷却水,使喷射更加均匀,冷却效果更好。
进一步限定,所述反向成型冲头上开设有上下两排第二出水孔,所述两排第二出水孔均与第一积水腔连通。如此设置第二出水孔的数量和位置,使喷射更加均匀,冷却效果更好。
进一步限定,所述顶出套上开设有上下两排第三出水孔,所述两排第三出水孔均与第二积水腔连通。如此设置第三出水孔的数量和位置,使喷射更加均匀,冷却效果更好。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锻造后,冷却水首先进入KO销的内腔内,并通过第一出水孔后汇集在第一积水腔内,然后第一积水腔内的冷却水通过第二出水孔后汇集在第二积水腔内,最终第二积水腔内的冷却水通过第三出水孔喷射到锻造模具上,对锻造模具进行充分冷却,提高了齿轮的锻造质量,延长了锻造模具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附图给出的非限定性实施例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青竹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未经重庆青竹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67405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