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发动机涡后连接管有效
申请号: | 201821609162.5 | 申请日: | 2018-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8816217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03 |
发明(设计)人: | 杨宗霖;苏文强;王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N13/08 | 分类号: | F01N13/08;F01N13/14;F02B39/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越秀区海心联合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95 | 代理人: | 王洪娟 |
地址: | 537006 广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管体 第二法兰 第一法兰 后连接管 保护层 隔热层 本实用新型 发动机 固定座 外围 定位保护层 发动机空间 连接可靠性 便于拆装 定位凹槽 焊接密封 连接管 排气管 增压器 随形 装配 背面 零部件 占用 干涉 维护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发动机涡后连接管,包括管体,所述管体的一端设有与增压器连接的第一法兰,另一端设有与排气管连接的第二法兰,所述的管体上靠近第二法兰的一端设有与发动机连接的固定座,所述的管体外围设有将其包裹的隔热层,所述的隔热层外围还设有将其包裹的保护层,所述的隔热层、保护层均与所述的管体随形设置,所述的保护层与第一法兰、第二法兰、固定座之间分别焊接密封相连,且所述第一法兰、第二法兰的背面均设有用于定位保护层的定位凹槽。本实用新型的涡后连接管,结构紧凑、便于装配,能够大幅度减少热量的流失,防止与连接管周边零部件干涉,具有连接可靠性高、占用发动机空间小、便于拆装维护的特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连接管,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发动机涡后连接管。
背景技术
发动机涡后连接管是连接增压器与消声器的连接管,起到运输气体的作用。发动机做工时,由于燃料燃烧散发出大量的热量,排出的高位废气使涡后连接管表面温度升高,通常能达到600~750摄氏度,在使用三元催化转换器以减少排气污染的发动机上,一般希望发动机排温较高,这样有利于达到尾气排放物催化还原反应的初始条件。传统的涡后连接管的隔热、保温通常是在排气歧管外层包上一层特殊材料的保护层来进行隔热保护;或者设计涡后连接管隔热罩,减少热量流失,达到对高温排气管的隔热处理。然而现有的隔热、保温方法中,通过使用隔热罩隔热,虽然装配简单了,但是隔热效果较差,热量流失也多,难以加工制造,且隔热罩为薄壁零件,整车行驶过程中隔热罩容易振动,影响整车怠速噪音;而使用包裹材料隔热,虽然隔热效果较好,但是包裹材料较为蓬松,表面体积大,装配好后外观质量差,容易造成和周边零件干涉,难以安装的问题,且容易受外力而松脱。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紧凑、便于装配的涡后连接管,能够大幅度减少热量的流失,防止与连接管周边零部件干涉,具有连接可靠性高、占用发动机空间小、便于拆装维护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发动机涡后连接管,包括管体,所述管体的一端设有与增压器连接的第一法兰,另一端设有与排气管连接的第二法兰,所述的管体上靠近第二法兰的一端设有与发动机连接的固定座,所述的管体外围设有将其包裹的隔热层,所述的隔热层外围还设有将其包裹的保护层,所述的隔热层、保护层均与所述的管体随形设置,所述的保护层与第一法兰、第二法兰、固定座之间分别焊接密封相连,且所述第一法兰、第二法兰的背面均设有用于定位保护层的定位凹槽。
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所述的管体为空间S形走向的铸造体,且所述的管体与第一法兰、第二法兰、固定座之间为一体成型的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的固定座上设有用于安装螺栓的安装孔,在固定座的下侧保护层上设有第一避让扁位。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法兰背面的保护层上设有第二避让扁位,该第二避让扁位的位置与第一法兰的法兰孔的位置相对应。
进一步地,所述的保护层为不锈钢材料冲压成型的不锈钢薄板,该不锈钢薄板的厚度为0.8mm~1.2mm。
进一步地,所述的管体外壁还设有多个凸起。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优点为:
本实用新型的涡后连接管,结构紧凑、便于装配,能够大幅度减少热量的流失,减少对周边零件的热辐射,提升了后处理中催化还原反应的温度,达到减少环境污染的目的,同时防止与连接管周边零部件干涉,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排气管罩振动噪音大的问题,具有连接可靠性高、占用发动机空间小、抗振性高、抗腐蚀能力强、便于拆装维护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60916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