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发动机曲轴后端法兰有效
申请号: | 201821605463.0 | 申请日: | 2018-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8951097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07 |
发明(设计)人: | 方啟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强能胜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C3/10 | 分类号: | F16C3/10;F16F15/12;F16F6/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卓特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72 | 代理人: | 段宇 |
地址: | 317699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左腔室 发动机曲轴 后端法兰 减震功能 右腔室 震动力 中腔室 圆周均匀分布 曲轴 活动孔 减震板 匹配 贯通 室内 本实用新型 缓冲减震 安装孔 连接孔 右部 右腔 左部 左腔 传递 | ||
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发动机曲轴后端法兰,包括本体、设于本体中心的连接孔以及若干呈圆周均匀分布于本体上的安装孔,所述本体左部内设有若干呈圆周均匀分布的左腔室;所述本体右部内设有若干与左腔室位置相对应的右腔室;所述左腔室与右腔室之间设有中腔室;所述左腔室与中腔室之间通过左活动孔相贯通,右腔室与中腔室之间通过右活动孔相贯通;所述左腔室内设有一与其相匹配的左减震板,右腔室内设有一与其相匹配的右减震板。本实用新型的具有减震功能的发动机曲轴后端法兰能够在其它设备向着曲轴传递震动力时对震动力进行有效的缓冲减震,使震动力无法对曲轴的运行造成影响。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发动机曲轴后端法兰,特别是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发动机曲轴后端法兰。
背景技术
发动机曲轴后端法兰是发动机曲轴后端与其它设备的轴相连接的连接件,从而使其它设备能够通过自身的轴带动发动机曲轴旋转,但其它设备在运行时,则会不可避免的产生震动,比如电机,这种震动力则会通过法兰直接传递至曲轴上,导致曲轴出现震动,当曲轴出现震动时,曲轴对力的传递便会变得不稳定,最终导致发动机出现问题,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发动机曲轴后端法兰,它能够在其它设备向着曲轴传递震动力时对震动力进行有效的缓冲减震,使震动力无法对曲轴的运行造成影响。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发动机曲轴后端法兰,包括本体、设于本体中心的连接孔以及若干呈圆周均匀分布于本体上的安装孔,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左部内设有若干呈圆周均匀分布的左腔室;所述本体右部内设有若干与左腔室位置相对应的右腔室;所述左腔室与右腔室之间设有中腔室;所述左腔室与中腔室之间通过左活动孔相贯通,右腔室与中腔室之间通过右活动孔相贯通;所述左腔室内设有一与其相匹配的左减震板,右腔室内设有一与其相匹配的右减震板,左减震板与右减震板之间通过一穿过左活动孔、中腔室、右活动孔的减震杆相连接;所述右腔室左侧内壁与右减震板之间设有一弹簧;所述右腔室右侧内壁固定有第一正极磁板,右减震板的右侧侧壁设有与第一正极磁板相斥的第二正极磁板,第一正极磁板与第二正极磁板之间具有缓冲间距;所述左腔室左侧内壁与左减震板之间设有一气囊;所述左减震板与右减震板外壁皆设有若干呈圆周均匀分布的第一嵌孔,第一嵌孔呈球型;所述第一嵌孔内设有与其相匹配的滚珠,所述滚珠部分凸出至第一嵌孔外与相应的左腔室、右腔室的内壁相切贴合。
所述中腔室上下两侧内壁设有互为对称的条形孔;所述本体内设有与条形孔相贯通的条形槽;所述条形槽内设有与其相匹配的滑板,滑板宽度大于条形孔的宽度;所述滑板与减震杆之间通过一牵引绳相连接;所述牵引绳中部设有一辅助球;所述中腔室左侧内壁设有与辅助球位置相对应的第一橡胶垫;所述第一橡胶垫内设有一气腔;所述气腔与气囊之间通过通气管路相贯通;所述中腔室右侧内壁铺设有第二橡胶垫;所述第二橡胶垫与辅助球相对的一侧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弹性凸块,弹性凸块之间的间距小于辅助球的直径。
所述滑板与条形槽槽底相对的一侧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第二嵌孔,第二嵌孔呈球型;所述第二嵌孔内设有与其相匹配的滚球;所述滚球部分凸出至第二嵌孔外并与条形槽槽底相切贴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具有减震功能的发动机曲轴后端法兰可将传递至本体上的震动力分流至左减震板与右减震板上,紧接着通过多个部件形成多道缓冲,对左减震板上与右减震板上的震动力进行缓冲减震,从而对法兰本体上的震动力进行缓冲减震,使震动力经过法兰缓冲减震后,不会对曲轴的运行造成影响,保证曲轴的正常运行,杜绝安全隐患,令发动机的使用性能得到保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有减震功能的发动机曲轴后端法兰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部的放大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强能胜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强能胜动力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60546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ITS抓拍机的空心轴结构
- 下一篇:飞剪机用组合式曲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