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具有导向内轴的变速箱螺母有效
| 申请号: | 201821583723.9 | 申请日: | 2018-09-2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8704957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5 |
| 发明(设计)人: | 曾文杰;鲁念军;周解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力友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L19/00 | 分类号: | G01L19/00;F16B37/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25204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螺母 变速箱 气缸 导向轴 支撑板 支撑板上表面 支撑组件 支撑杆 内轴 螺母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 支撑板转动 转换器 功能组件 控制滑块 密封连接 位置控制 无油衬套 箱内设备 变速 偏移 导管 滑块 松动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属于螺母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具有导向内轴的变速箱螺母,包括支撑组件、功能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第一支撑板、螺母、导向轴、无油衬套和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上表面一端设有所述螺母,所述螺母与所述第一支撑板转动连接;变速箱螺母设有的导向轴可保证变速箱螺母在一条直线上进行运动,防止变速箱螺母的安装发生偏移,第二支撑板上表面远离导向轴的一端设有气缸,气缸内设有支撑杆和滑块,支撑杆与第一支撑板固定连接,使气缸可通过控制滑块在气缸内的位置控制变速箱螺母的位置,防止变速箱螺母发生松动影响变速箱内设备的正常运行,气缸通过第一导管与转换器密封连接。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螺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导向内轴的变速箱螺母。
背景技术
螺母是一种与螺栓或螺杆拧在一起,用来起紧固作用的零件,是将机械设备紧密连接起来的零件。
原有的变速箱螺母在进行变速箱内部设备之间的紧密固定,变速箱螺母在变速箱内设备进行高速的往复运动时易产生松动,使变速箱内部各个设备难以保持在原来的位置,易在工作过程中产生剧烈的晃动,使变速箱无法正常工作,变速箱固定在机器的内部,使用人员无法观测到变速箱内部用于固定的变速箱螺母的具体情况,无法得知变速箱螺母的紧固情况不便于机器的安全运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导向内轴的变速箱螺母,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原有的变速箱螺母在进行变速箱内部设备之间的紧密固定,变速箱螺母在变速箱内设备进行高速的往复运动时易产生松动,使变速箱内部各个设备难以保持在原来的位置,易在工作过程中产生剧烈的晃动,使变速箱无法正常工作,变速箱固定在机器的内部,使用人员无法观测到变速箱内部用于固定的变速箱螺母的具体情况,无法得知变速箱螺母的紧固情况不便于机器安全运行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导向内轴的变速箱螺母,包括支撑组件、功能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第一支撑板、螺母、导向轴、无油衬套和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上表面一端设有所述螺母,所述螺母与所述第一支撑板转动连接,所述螺母顶端设有所述导向轴,所述导向轴与所述螺母固定连接,所述导向轴外侧壁下方设有所述无油衬套,所述无油衬套与所述导向轴转动连接,所述无油衬套底端设有所述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与所述无油衬套固定连接,所述功能组件包括气缸、支撑杆和第一导管,所述第二支撑板上表面远离所述无油衬套一端设有所述气缸,所述气缸与所述第二支撑板固定连接,所述气缸内部下表面中间位置处设有所述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与所述气缸滑动连接,所述气缸顶端设有所述第一导管,所述第一导管与所述气缸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螺母上表面开设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形状为矩形,且所述第一凹槽的数量为六个。
优选地,所述支撑杆顶端设有滑块,所述滑块与所述支撑杆固定连接,且所述滑块的形状为圆形。
优选地,所述第一导管底端设有转换器,所述转换器与所述第一导管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转换器上表面远离所述第一导管一端设有数字压力计,所述数字压力机与所述转换器固定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变速箱螺母设有的导向轴可保证变速箱螺母在一条直线上进行运动,防止变速箱螺母的安装发生偏移,第二支撑板上表面远离导向轴的一端设有气缸,气缸内设有支撑杆和滑块,支撑杆与第一支撑板固定连接,使气缸可通过控制滑块在气缸内的位置控制变速箱螺母的位置,防止变速箱螺母发生松动影响变速箱内设备的正常运行,气缸通过第一导管与转换器密封连接,转换器上表面远离第一导管的一端设有数字气压计,数字气压计可对气缸内的气压进行检测,使使用人员可通过气缸内气压的变化判断变速箱螺母是否发生松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力友汽车部件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力友汽车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58372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差压传感器的限位结构
- 下一篇:一种声表面波传感器的封装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