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海绵城市道路雨水收集利用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821538531.6 | 申请日: | 2018-09-1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8981408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14 | 
| 发明(设计)人: | 张宜松;盛峰;侯利军;张渤洋;李振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电建路桥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3B3/02 | 分类号: | E03B3/02;E03F5/00;E03F5/04;E03F5/06;E01C11/22 | 
| 代理公司: | 济南领升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46 | 代理人: | 王吉勇;崔苗苗 | 
| 地址: | 100048 北京市海淀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集水井 透水管 城市道路雨水 收集利用系统 储水模块 雨水篦子 滞留 人行道 海绵 连通 非机动车道 透水性混凝土 本实用新型 道路中心 基础底座 机动车道 依次设置 细沙 保护层 逆止阀 底端 面层 外壁 雨水 水资源 保证 管理 | ||
1.一种海绵城市道路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其特征是,包括由道路中心向外依次设置的具有排渗结构的机动车道、集水边沟、具有排渗结构的非机动车道、生物滞留池和具有排渗结构的人行道;集水边沟下部连接相邻的两个集水井,集水井与生物滞留池连通,人行道下部设置有储水模块,生物滞留池与储水模块连通;所述集水边沟的面层采用透水性混凝土,下部埋设有第一透水管;所述的集水井上部设置雨水篦子,雨水篦子下方有第二透水管,在集水井结构的底端设置有基础底座;所述第二透水管的内部有逆止阀,在第二透水管的外壁有细沙保护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绵城市道路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生物滞留池包括渗透井以及渗透井下方设置的渗透井之间相互连通的第三透水管,集水井下方通过第二透水管通向雨水管,雨水管与渗透井连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海绵城市道路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其特征是,渗透井侧面由上至下分别与市政管网和储水模块连通,与储水模块连接的管道口处设有过滤网片。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海绵城市道路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其特征是,所述渗透井外部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蓄水层、覆盖层、种植土壤层、防水土工布、砂层、防水土工布、砾石层、防渗膜和下层原状土层。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绵城市道路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储水模块上方与人行道中央开设的抽水井相连接,储水模块侧面分别与市政管网和渗透井连通。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绵城市道路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其特征是,所述机动车道由上至下依次设置为细粒式开级配沥青混凝土层、沥青防水粘结层、中粒式沥青混凝土层、透水沥青混凝土层、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和路基。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绵城市道路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其特征是,所述非机动车道的道路由上至下依次为密封处理层、珍珠岩露骨料水面层、透水混凝土基层、级配碎石垫层和素土夯实层,在透水混凝土基层有第一透水凹槽,每道第一透水凹槽的铺设坡度和路面一致,一端与路沿石连接。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绵城市道路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人行道的路面由梯度透水砖铺设,在梯度透水砖下部的中砂层中铺设有第二透水凹槽,每道第二透水凹槽的铺设坡度和路面一致,一端与路沿石连接,中砂层下部依次是级配碎石和路基。
9.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海绵城市道路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其特征是,所述路沿石同一侧面的上部开有坡度的第一长方形孔,下部开有第二长方形孔,相对的另一侧面上设置有与第二长方形孔连通的等距离分布的圆形孔。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绵城市道路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储水模块其外部依次设有中砂保护层和复合防渗土工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电建路桥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电建路桥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538531.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节能环保厕所系统
- 下一篇:一种海绵城市建设的雨水收集净化回收设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