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半导体封装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21531563.3 | 申请日: | 2018-09-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8622713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19 |
发明(设计)人: | 江子标;朱耀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铨力半导体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3/488 | 分类号: | H01L23/48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08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凸块 芯片 焊点 半导体封装结构 本实用新型 金属布线层 互联结构 封装体 封装 半导体 封装体顶端 朝上设置 倒装焊接 封装结构 工作效率 制作方便 底端面 电连接 输出端 塑封层 中芯片 打线 底端 裸露 伸出 体内 覆盖 制作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半导体封装结构,包括封装体以及设置在封装体内的半导体互联结构;半导体互联结构包括若干第一凸块和第二凸块,第一凸块和第二凸块的底端伸出封装体底端面;所述第二凸块的顶端倒装焊接第一芯片,第二凸块的数量与第一芯片的焊点数量及位置均相对应;第一芯片的顶端面上粘附有第二芯片,第二芯片的焊点朝上设置;第二凸块的顶端与第二芯片的焊点之间通过金属布线层电连接,金属布线层裸露于封装体顶端面设置并通过塑封层覆盖。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制作方便,具有较多的输入、输出端,并且封装结构中无需打线,在降低了制作难度的基础上,提高了芯片的可靠性,保证了封装中芯片的工作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导体芯片封装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半导体封装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工程的发展,人们对于集成电路(Integrated Circuit,简称IC)芯片小型化、轻量化及功能化的需求日渐增加,从最开始的单一组件的开发阶段,逐渐进入到了集结多个组件的系统开发阶段,与此同时在产品高效能及外观轻薄的要求下,不同功能的芯片开始迈向整合的阶段,因此封装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突破,成为推动整合的力量之一。在半导体芯片封装技术领域中,半导体封装产业为了满足更高的需求,如高密度、低成本、高性能的封装,逐渐发展出各种不同型式的封装构造,目前,市面上常用的四方扁平无外引脚封装(QFN),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半导体封装对密度、成本以及性能的要求,方扁平无外引脚封装是通过设置在芯片底部的导线框架与外面接触,无需值放焊球,因此密度较高。
现有四方扁平无外引脚的封装结构如图1所示,将层叠后的半导体芯片A设置在底部导线框架B上,底部导线框架为能够承载最大的半导体芯片,通常设置为大于最下层半导体芯片的形状,而为了将芯片的电极引出,通常需要通过打线的方式将芯片的电极连接至底部导线框架同平面的其他周边导线框架C上,但是由于底部导线框架B较大,无法增加更多的周边导线框架C来满足引线需求;即使可以设置较多的周边导线框架C来满足引线需求,后续工艺中还会出现打线变得异常复杂的情况,当打线过长时,会出现电学信号传输缓慢的问题,另外打线间的复杂排列还容易发生短路现象,变向提高了设计的难度。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能够保证传输效率并具有较多输入输出端的半导体封装结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半导体封装结构,包括封装体以及设置在封装体内的半导体互联结构;所述半导体互联结构包括相互之间平行设置、且垂直于封装体底端面的若干第一凸块和第二凸块,第一凸块和第二凸块的底端伸出封装体底端面;所述第二凸块的顶端倒装焊接第一芯片,第二凸块的数量与第一芯片的焊点数量及位置均相对应;第一芯片的顶端面上粘附有第二芯片,第二芯片的焊点朝上设置;所述第二凸块的顶端与第二芯片的焊点之间通过金属布线层电连接,所述金属布线层裸露于封装体顶端面设置并通过塑封层覆盖。
上述一种半导体封装结构,所述第一凸块围设在所有第二凸块的外围。
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取得技术进步如下。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制作方便,具有较多的输入、输出端,并且封装结构中无需打线,在降低了制作难度的基础上,提高了芯片的可靠性,保证了封装中芯片的工作效率。本实用新型中,第二凸块与金属布线之间直接连接,可提高芯片的传输速度以及电学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传统四方扁平无外引脚封装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第一芯片,2.第二芯片,3.粘接层,4.焊球,5.第二凸块,6.金属布线层,7.第一凸块。
A.半导体芯片,B.底部导线框架,C.周边导线框架。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铨力半导体有限公司,未经深圳铨力半导体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53156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集成封装结构
- 下一篇:一种三极管引线框架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