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吸藻器有效
申请号: | 201821523819.6 | 申请日: | 2018-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8949854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07 |
发明(设计)人: | 黄蔚;白强;曹建锋;陈开宁;郁炜杰;沈杰;蒋燕;刘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南京瑞盛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B15/08 | 分类号: | E02B15/08;E02B15/10 |
代理公司: | 江苏致邦律师事务所 32230 | 代理人: | 徐蓓 |
地址: | 210008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上桶 下桶 下桶支架 浮体 上桶支架 吸藻口 吸藻器 流量调节元件 支架 对称 本实用新型 底部中心 对称分布 水位变化 移动位置 刚性杆 凸出的 吸藻泵 吸藻管 横挡 立柱 上缘 桶壁 下缘 藻水 | ||
1.一种吸藻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双浮力系统、上桶(5)、下桶(13)、连接桶壁(7)和位于下桶内的流量调节元件(11),
所述上桶(5)为无底的筒状,所述上桶(5)的下缘通过连接桶壁(7)与所述下桶(13)的上缘连接,所述下桶(13)的底部中心设置有吸藻口(10),所述吸藻口(10)通过吸藻管(8)连接吸藻泵(17),
所述连接桶壁(7)为纵向波纹管或柔性材料,
所述双浮力系统包括至少3个上桶浮体(3)、至少3个下桶浮体(15)以及上桶支架(1)和下桶支架(16),所述上桶(5)的上方固定连接所述上桶支架(1),所述上桶浮体(3)设置于所述上桶(5)外部,所述上桶浮体(3)对称分布,
所述下桶支架(16)设置于所述上桶(5)的上方,且与所述上桶支架(1)相互独立,所述下桶浮体(15)设置于所述上桶(5)外部,所述下桶浮体(15)对称分布,所述下桶支架(16)通过第二立柱(14)固定连接底部横挡(9),所述底部横挡(9)位于所述下桶(13)下方,并与所述下桶(13)相互独立,所述第二立柱(14)有多个,所述第二立柱(14)以所述下桶(13)的中心线为中心对称分布,
所述流量调节元件(11)设置于所述吸藻口(10)处,且通过刚性杆固定连接于所述下桶支架(16)下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桶壁(7)的内侧或外侧设置有支撑部(6),所述支撑部(6)为筒状,所述支撑部(6)始终完全覆盖所述连接桶壁(7),所述支撑部(6)为刚性,所述支撑部(6)连接所述上桶(5)或所述下桶(1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立柱(14)有2个,所述底部横挡(9)为横杆,所述横杆通过所述中心线,所述横杆中心设置有第二孔,所述吸藻口(10)穿过所述第二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桶浮体(3)有4个。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吸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桶支架(1)包括主杆、支杆和第一立柱(2),所述主杆水平设置于所述上桶(5)的上方,所述主杆的中点位于所述上桶(5)的中心线处,所述支杆有两根,分别垂直连接于所述主杆的顶端且被所述主杆平分,所述上桶浮体(3)分别连接于所述支杆的端点,所述主杆下方通过对称设置的两个第一立柱(2)连接所述上桶(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桶浮体(15)有4个。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吸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桶支架(16)包括十字形的水平部,所述下桶浮体(15)分别连接于所述水平部的端点。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桶(13)的外壁固定连接有水平向外伸出的导向支撑(12),所述导向支撑(12)的数量与所述第二立柱(14)相同,所述导向支撑(12)上设置有上下贯穿的导向通孔,每个所述第二立柱(14)穿过一个所述导向通孔。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藻器还包括堰流板(4),所述堰流板(4)为水平设置的环状板,所述堰流板(4)连接于所述上桶(5)的上缘外侧。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量调节元件(11)为倒置的锥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南京瑞盛环保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南京瑞盛环保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523819.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浮力清废装置
- 下一篇:一种河水漂浮垃圾清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