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反推力装置功能试验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821519129.3 | 申请日: | 2018-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8887905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21 |
发明(设计)人: | 何宝明;赵佳佳;陈磊山;王维;李雪;范志强;金春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发商用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13/00 | 分类号: | G01M13/00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张靖靖;颜镝 |
地址: | 200241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反推力装置 加载系统 功能试验设备 本实用新型 测试系统 控制系统 预设参数 发动 施加 地面功能 接口模拟 模拟工装 设置接口 信号连接 预设位置 作动系统 工装 挂接 预设 发动机 测试 试验 分析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反推力装置功能试验设备,包括:接口模拟工装,用于模拟发动机上的接口,以对反推力装置施加将反推力装置挂接在发动机上时发动机对反推力装置形成的约束;加载系统,用于对反推力装置施加预设载荷;控制系统,用于控制反推力装置上的作动系统以使反推力装置打开或关闭,并与加载系统信号连接以控制加载系统的动作;和测试系统,用于测试预设位置的预设参数,以根据预设参数的测量结果对反推力装置的性能进行分析。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接口模拟工装、加载系统、控制系统和测试系统,形成了能够在不将反推力装置挂接到发动机上的前提下实现对反推力装置的地面功能试验,在挂发之前排除反推力装置的故障,节省人力、物力和财力。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试验测试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反推力装置功能试验设备。
背景技术
反推力装置是一种缩短飞机正常着落滑跑距离或紧急停止飞机起飞的结构。反推力装置是大型运输机和大型客机短舱的重要组成部件,其主要功能是通过改变发动机排气流动方向来获得反向推力,使飞机高效可靠地减速,显著缩短飞机的着陆滑跑距离,在潮湿和结冰的跑道上的作用尤为突出,降低飞机对机场的要求,提高机场的使用效率,同时还可以应用于飞机的中断起飞,提高飞机工作的安全性。
反推力装置(特别是用于民用航空发动机上的反推力装置)的工作寿命达到上万个小时、上万个工作循环,在每个工作循环时,反推力装置均应正常开合,不准出现功能故障。而且,根据适航规章CCAR33部33.97(反推力装置)条款,要求反推力装置必须进行从飞行慢车的向前推力到最大反推力的试验175次,以及必须从额定起飞推力到最大反推力的25次反推力试验。在每次反推力后,反推力装置必须能够在全反推力下工作1分钟,除非反推力装置仅预备用作地面制动装置,则该反推力装置只需能够在全反推力下工作30秒。
目前,反推力装置的试验一般都是将其直接挂装在发动机上进行的,模拟反推力装置在发动机正常工作状态下的运行情况,以对反推力装置的功能和可靠性进行测试。但是,在反推力装置的研发阶段,反推力装置试制完成后,技术成熟度较低,其功能及可靠性未经过系统性验证,直接装配在发动机上进行功能性试验、特别是耐久性试验,会导致反推力装置试车时问题频发,反推力装置的频繁安装、调试及排故又会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与财力;而且,在研发阶段,想要找到合适的发动机单独进行反推力装置的上万个循环的功能与可靠性研发试验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因此,有必要在反推力装置挂在发动机上之前在地面进行系统的功能性研发试验,使得反推力装置的故障在挂发之前及早排除,为反推力装置的挂发研发试验、挂发适航考核试验及后期的挂飞试验顺利通过奠定良好的基础。
需要说明的是,公开于本实用新型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实用新型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反推力装置功能试验设备,以在无需将反推力装置挂接到发动机上的前提下实现对反推力装置的地面功能试验,在挂发之前排除反推力装置的故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反推力装置功能试验设备,包括:
接口模拟工装,用于模拟发动机上的接口,以对反推力装置施加将反推力装置挂接在发动机上时发动机对反推力装置形成的约束;
加载系统,用于对反推力装置施加预设载荷;
控制系统,用于控制反推力装置上的作动系统以使反推力装置打开或关闭,并与加载系统信号连接以控制加载系统的动作;和
测试系统,用于测试预设位置的预设参数,以根据预设参数的测量结果对反推力装置的性能进行分析。
可选地,接口模拟工装包括:
第一接口工装,用于模拟发动机的吊挂接口工装;
第二接口工装,用于模拟发动机的中介机匣接口工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发商用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国航发商用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51912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制动闸出厂检验试验台
- 下一篇:一种拉链强度的测试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