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风机机舱总成运输工装横梁移动装置及运输工装有效
申请号: | 201821500117.6 | 申请日: | 2018-09-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8950781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07 |
发明(设计)人: | 谭凯;刘闽盛;杨兆忠;谭聪;卢晟;谭杨;李彬;王世维;李武权;付海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3D13/40 | 分类号: | F03D13/40 |
代理公司: | 湖南兆弘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3008 | 代理人: | 周长清;徐好 |
地址: | 412001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运输工装 风机机舱 移动小车 本实用新型 横梁移动 横梁 承托件 顶升部件 装配难度 装配效率 台移动 万向轮 承托 铰接 分设 小车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风机机舱总成运输工装横梁移动装置,包括两台移动小车,两台所述移动小车分设于横梁的两端,所述移动小车底部安装有万向轮,移动小车与一用于承托横梁的承托件铰接,移动小车于所述承托件下方设有顶升部件。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公开了一种风机机舱总成运输工装,包括上述的风机机舱总成运输工装横梁移动装置。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提高横梁装配效率、降低装配难度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风力发电机组,尤其涉及一种风机机舱总成运输工装横梁移动装置及运输工装。
背景技术
2MW及以上风力发电机型机舱总成运输工装采用前后两部分支撑方式,后半部分采用重型横梁进行支撑,装配过程中,由于重型横梁长达4米、重达0.5t且装配在机舱底部,导致无法使用天车进行吊装。当前的装配方式是采用两台手动液压叉车加垫木实现对重型横梁的移动,人为控制液压叉车的过程中,重型横梁的位移随机性大,很难控制,费时费力,特别是在重型横梁对孔的时候,操作极为不便,通常装配重型横梁需要6人同时作业(2人负责重型横梁的移动、4人负责重型横梁的对孔及安装螺栓装配),花费12个小时左右才能完成,且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提高横梁装配效率的风机机舱总成运输工装横梁移动装置。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提供一种包含上述横梁移动装置的运输工装。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风机机舱总成运输工装横梁移动装置,包括两台移动小车,两台所述移动小车分设于横梁的两端,所述移动小车底部安装有万向轮,移动小车与一用于承托横梁的承托件铰接,移动小车于所述承托件下方设有顶升部件。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承托件包括承托部、连接部及铰接部,所述承托部、连接部及铰接部依次相连形成Z字型结构,所述承托部的高度低于所述铰接部的高度,所述顶升部件位于所述铰接部下方。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承托件为板件。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顶升部件为千斤顶。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万向轮配置有刹车。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移动小车包括一对支撑梁、固设于一对支撑梁之间的安装框架、以及固设于安装框架上的铰接座,各所述支撑梁与所述横梁平行布置且两端安装有所述万向轮,所述承托件与所述铰接座铰接且承托件位于一对所述支撑梁之间,所述顶升部件设于所述安装框架上。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安装框架包括底板、固设于底板上的一对第一立板、以及固设于一对第一立板之间的连接板,一对所述第一立板与一对所述支撑梁一一对应地固定连接,所述铰接座包括一对固设于所述底板上的第二立板,所述第二立板与邻近的第一立板之间固设有顶板,所述顶升部件位于所述第二立板和所述连接板之间。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撑梁为中空的方形梁。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撑梁的底部设有万向轮安装板,所述万向轮安装板与所述支撑梁之间固设有加强筋。
一种风机机舱总成运输工装,包括上述的风机机舱总成运输工装横梁移动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未经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50011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塔筒
- 下一篇:风电机组机舱罩内部加强结构及机舱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