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多级减震发动机拉杆有效
申请号: | 201821479650.9 | 申请日: | 2018-09-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9141883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23 |
发明(设计)人: | 李健;芮忠南;孙兰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世界村汽车动力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K5/12 | 分类号: | B60K5/12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策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322 | 代理人: | 阮志刚 |
地址: | 2113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套杆 拉头 固定焊接 多级减震 强力弹簧 拉杆 焊接 外部 发动机 装饰皮革 焊接板 挡块 底端 减震 本实用新型 第二侧壁 减震海绵 外部设置 支撑杆 套接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级减震发动机拉杆,包括拉头,所述拉头的外部设置有装饰皮革,所述拉头和装饰皮革之间设置有减震海绵,所述拉头的底部固定焊接有第一套杆,所述第一套杆的内部顶端与拉头焊接的位置设置有焊接块,所述第一套杆的外部另一侧固定焊接有第二侧壁支撑杆,所述第一套杆的外部套接有第二套杆,所述第二套杆的外部一侧固定焊接有第一挡块,所述第二套杆的外部另一侧固定焊接有第二挡块,所述第二套杆的底端设置有焊接板,所述强力弹簧的底端与焊接板相焊接。该多级减震发动机拉杆,通过强力弹簧的设置,使得第一套杆与第二套杆之间通过强力弹簧连接,使之具有弹力,从而产生减震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拉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多级减震发动机拉杆。
背景技术
在汽车制造业中,一直以来,都在想方设法来减小发动机不必要的震动,以降低发动机因震动而额外消耗的功率,大致数来,降低发动机过分震动方法有主动的,也有被动的,发动机拉杆则属后者,用来抑制发动机过分的摇动,使发动机功率务实地输往变速器,减少急加速时动力的流失,然而,现有的发动机拉杆减震功能单一,减震效果不够好,不能保证发动机的工作状态,且现有的发动机拉杆在使用时会受到振动,极易损坏,影响发动机正常使用,甚至造成严重后果,因此,本发明提出一种多级减震发动机拉杆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多级减震发动机拉杆,该多级减震发动机拉杆,通过强力弹簧的设置,使得第一套杆与第二套杆之间通过强力弹簧连接,使之具有弹力,从而产生减震的效果。该多级减震发动机拉杆,通过第二套杆与第一套杆的设置,使得第二套杆套在第一套杆的外部,使得两个套杆具有工作强度,同时第二套杆与第一套杆之间通过第一挡块和第一挡板以及第二挡块和第二挡板相互连接,并且给强力弹簧的拉伸和伸缩留有空间,减震效果好。
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多级减震发动机拉杆,包括拉头,所述拉头的外部设置有装饰皮革,所述拉头和装饰皮革之间设置有减震海绵,所述拉头的底部固定焊接有第一套杆,所述第一套杆的内部顶端与拉头焊接的位置设置有焊接块,所述焊接块的底部固定焊接有强力弹簧,所述第一套杆的底端设置有第一套杆开口,所述第一套杆的外部一侧固定焊接有第一侧壁支撑杆,所述第一侧壁支撑杆的一端底部固定焊接有第一焊接杆,所述第一焊接杆的底端与第一侧壁支撑杆相同一侧设置有第一挡板,所述第一套杆的外部另一侧固定焊接有第二侧壁支撑杆,所述第二侧壁支撑杆的一端底部固定焊接有第二焊接杆,所述第二焊接杆的底端与第二侧壁支撑杆相同一侧设置有第二挡板,所述第一套杆的外部套接有第二套杆,所述第二套杆的外部一侧固定焊接有第一挡块,所述第二套杆的外部另一侧固定焊接有第二挡块,所述第二套杆的底端设置有焊接板,所述强力弹簧的底端与焊接板相焊接。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一挡块挡在第一挡板的上方,第二挡块挡在第二挡板的上方。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二套杆的顶端设置有第二套杆开口。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二套杆的底部设置有缓冲橡胶套。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一套杆开口与焊接板之间留有空隙,第二套杆开口与第一侧壁支撑杆和第二侧壁支撑杆之间留有空隙。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一挡块位于第一侧壁支撑杆、第一焊接杆和第一挡板围成的空间的内部,第二挡块位于第二侧壁支撑杆、第二焊接杆和第二挡板围成的空间的内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该多级减震发动机拉杆,通过强力弹簧的设置,使得第一套杆与第二套杆之间通过强力弹簧连接,使之具有弹力,从而产生减震的效果。
(2)该多级减震发动机拉杆,通过第二套杆与第一套杆的设置,使得第二套杆套在第一套杆的外部,使得两个套杆具有工作强度,同时第二套杆与第一套杆之间通过第一挡块和第一挡板以及第二挡块和第二挡板相互连接,并且给强力弹簧的拉伸和伸缩留有空间,减震效果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世界村汽车动力有限公司,未经南京世界村汽车动力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47965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便于拆装的电动汽车用锂电池
- 下一篇:可靠型发动机悬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