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降低风阻的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821478947.3 | 申请日: | 2018-09-1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8827972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07 |
| 发明(设计)人: | 魏溢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魏溢成 |
| 主分类号: | B62D35/00 | 分类号: | B62D35/00 |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52100 | 代理人: | 刘楠;朱法恒 |
| 地址: | 550002 贵州省***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底板 翼板 本实用新型 车辆尾部 风阻 窄端 空气流动方向 方向一致 空气涡流 空气阻力 两侧边缘 螺钉固定 湍流区域 行驶过程 整体板材 逐渐过渡 字形结构 对称轴 双曲线 车尾 负压 宽端 扰流 小端 油耗 车身 粘贴 汇合 平行 对称 指向 节约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降低风阻的装置,包括底板和翼板,所述底板是由宽端向窄端通过双曲线逐渐过渡而成的整体板材,在底板的两侧边缘对称地设置有与底板连为一体的翼板,两侧翼板的一端向底板的小端汇合,形成“Y”字形结构。本实用新型可采用粘贴或螺钉固定等方式安装在车辆的尾部,并使底板窄端指向车尾,其对称轴与车身平行,这样,车辆在行驶过程中,通过底板两侧的“Y”字形翼板改变通过其表面的气流方向,形成方向一致的空气涡流,产生扰流效果,有效的调整了车辆尾部的空气流动方向,减少了车辆尾部的负压和湍流区域,达到降低空气阻力的效果,节约油耗。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降低风阻的装置,属于空气动力学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空气动力学的发展,汽车外形设计越来越重视其空气动力学性能,良好的空气动力学设计有助于提升整车的动力经济性等其他性能,并且这种设计已经开始在车身的各部分细节中体现。
车辆的能量消耗主要用于克服阻力,在高速行驶中最大的阻力是来自空气阻力,风阻所带来的功能消耗占总耗能量的60%以上,而外形风阻占到总风阻的60%左右,因此人们都在在不断改进汽车外形,以降低风阻。而在外形设计中历来注重迎风面的造型,而风阻的形成还包括车身尾部的负压区,对此往往与以忽略,尤其是大客车、载重汽车、集装箱车、箱式车等,车身尾部一般均为立面状,这样在高速行驶时由车身尾部产生的负压所造成的风阻是相当大的,即使其他车身尾部造型较佳的汽车也有进一步优化的必要。由于目前燃油紧缺,节能是当务之急,车身造型的改进是效果最为明显的手段,但至今未见有可实施的技术方案公开。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安装方便、便于推广的可降低风阻的装置,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可降低风阻的装置,包括底板和翼板,所述底板是由宽端向窄端通过双曲线逐渐过渡而成的整体板材,在底板的两侧边缘对称地设置有与底板连为一体的翼板,两侧翼板的一端向底板的小端汇合,形成“Y”字形结构。
进一步,所述底板是由宽端向窄端通过双“S”形曲线逐渐过渡而成的整体板材,且两侧翼板同样为双“S”形曲线结构。
进一步,所述翼板由底板宽端向窄端逐渐升高,直至两侧翼板的交汇处降低。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可采用粘贴或螺钉固定等方式安装在车辆的尾部,并使底板窄端指向车尾,其对称轴与车身平行,这样,车辆在行驶过程中,通过底板两侧的“Y”字形翼板改变通过其表面的气流方向,形成方向一致的空气涡流,产生扰流效果,有效的调整了车辆尾部的空气流动方向,减少了车辆尾部的负压和湍流区域,达到降低空气阻力的效果,节约油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的主视图;
图3为图2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降低风阻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3所示,包括底板1和翼板2,所述底板1是由宽端向窄端通过双“S”形曲线逐渐过渡而成的整体板材,在底板1的两侧边缘对称地设置有与底板1连为一体的翼板2,且两侧翼板2同样为双“S”形曲线结构,两侧翼板2的一端向底板1的小端汇合,形成“Y”字形结构。所述翼板2由底板1宽端向窄端逐渐升高,直至两侧翼板2的交汇处降低。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参见图4,本实用新型可采用粘贴或螺钉固定等方式安装在车辆的尾部,并使底板1窄端指向车尾,其对称轴与车身平行。参见图5,车辆在行驶过程中,通过底板1两侧的“Y”字形翼板2改变通过其表面的气流方向,即将原有的气流分流成两部分,每个部分的气流形成均匀、稳定,且方向一致的螺旋气流,产生扰流效果,有效的调整了车辆尾部的空气流动方向,减少了车辆尾部的负压和湍流区域,达到降低空气阻力的效果,节约油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魏溢成,未经魏溢成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47894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