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轮式装载机后车架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21421843.9 | 申请日: | 2018-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8682934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2 |
发明(设计)人: | 李艳林;齐高品;李明国;门凯;吴琼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雷沃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3/00 | 分类号: | B62D23/00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任欢 |
地址: | 2665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侧板 固定座 后腹板 散热器 铰接架总成 变速箱固定座 发动机固定座 本实用新型 后车架结构 轮式装载机 相对设置 驾驶室 机罩 国家最新标准 吊装耳板 框架结构 排放标准 性能提升 车架 重工 匹配 整机 发动机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轮式装载机后车架结构,包括侧板、后腹板、铰接架总成、驾驶室固定座、机罩固定座、发动机固定座、散热器固定座、变速箱固定座和吊装耳板,侧板通过铰接架总成、后腹板连接形成整个车架的框架结构,铰接架总成与后腹板相对设置;所述侧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的内侧设有变速箱固定座和发动机固定座,所述两个侧板的顶部设有驾驶室固定座和机罩固定座,所述后腹板内侧设有散热器固定座。本实用新型针对重工况使用,使整机空布置达到最佳状态,散热器性能提升,匹配的发动机额定功率及转速均提高,排放标准也满足国家最新标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装载机车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轮式装载机后车架结构。
背景技术
车架作为装载机的关键零部件,直接影响到整机结构布置及整机的主要技术参数,新结构产品搭配组合多样,但尾部结构较为特殊,组对焊接时间增加,工装需要随结构进行简单调整,增加前期准备时间批量生产需要投入工装。装载机通常在条件较差的情况下工作,其工作的地面平台往往凹凸不平,影响装载机的性能,从装载机的结构来看,装载机的外壳与内部的主要零件如发动机结合比较紧密,长时间颠簸产生的连续冲击会使装载机平衡重的锁紧螺栓产生松动,对装载机的使用可靠性产生影响。
目前,业内解决车架尾部结构的方案主要包括提高焊接水平制造发动机横置的车架以及增强整个车架的长度。
因此,针对现有技术中装载机车架生产中存在产量与质量的矛盾的问题,需要一种新型的轮式装载机后车架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轮式装载机后车架结构,其针对现有装载机车架存在的问题,解决大功率发动机空间布置受限问题,使整机散热更加合理,减小整机震动,整机后配重位置优化,整机稳定性提高。其方案如下:
一种轮式装载机后车架结构,包括侧板、后腹板、铰接架总成、驾驶室固定座、机罩固定座、发动机固定座、散热器固定座、变速箱固定座和吊装耳板,侧板通过铰接架总成、后腹板连接形成整个车架的框架结构,铰接架总成与后腹板相对设置;所述侧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的内侧设有变速箱固定座和发动机固定座,所述两个侧板的顶部设有驾驶室固定座和机罩固定座,所述后腹板内侧设有散热器固定座。
进一步的,所述侧板包括第一固定部、第二固定部和第三固定部,所述第一固定部、第二固定部和第三固定部顺序连接,所述第一固定部呈正方形,所述第二固定部呈L形,所述第三固定部为第二固定部的延伸,所述第三固定部上侧边逐渐收窄。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对称设置,所述变速箱固定座设于第一固定部内侧底部,所述发动机固定底座设于第三固定部内侧底部;还包括中梁板,中梁板设于第二固定部内侧底部。
进一步的,所述后腹板呈C型,所述后腹板连接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的第三固定部外侧,所述后腹板与第三固定座之间形成空隙;
所述散热器固定座呈矩形,散热器固定座垂直固定于后腹板内侧。
进一步的,所述散热器固定座连接后腹板与第三固定部。
进一步的,所述机罩固定座为设于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顶端的矩形板,所述机罩固定座垂直连接于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顶端。
进一步的,所述吊装耳板设于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交界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针对重工况使用,使整机空布置达到最佳状态,散热器性能提升。
2、本实用新型匹配的发动机额定功率及转速均提高,排放标准也满足国家最新标准。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雷沃工程机械有限公司,未经青岛雷沃工程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42184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全地形车辆的后架组构造
- 下一篇:一种汽车侧围内加强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