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隧道内紧急救援导轨有效
申请号: | 201821375196.2 | 申请日: | 2018-08-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8619158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19 |
发明(设计)人: | 陶超;唐锐;张超;魏外德;张宇;越科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交大交通安全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F11/00 | 分类号: | E21F11/00;E21F13/00 |
代理公司: | 重庆飞思明珠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28 | 代理人: | 刘念芝 |
地址: | 400000 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滑槽 滑块 紧急救援 安装板 连接杆 隧道 本实用新型 挡块 导轨 壳体 吊索 活动连接有 起重机本体 吊钩 安装螺栓 导轨装置 对称设置 双轴电机 随意调节 槽口处 活动轴 螺纹杆 移动轮 中点处 滑轮 螺纹 支腿 救援 贯穿 外部 延伸 配合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隧道内紧急救援导轨,包括安装板,安装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对称设置的安装螺栓,安装板的底部开设有滑槽,滑槽的内部活动连接有滑块,滑槽的槽口处固定连接有与滑块相互配合使用的挡块,滑块底部的中点处固定连接有连接杆,连接杆的底部贯穿滑槽且延伸至其外部固定连接有壳体。本实用新型通过滑槽、滑块、挡块、连接杆、壳体、双轴电机、螺纹杆、螺纹框、支腿、移动轮、起重机本体、吊索、吊钩、型框、活动轴与滑轮之间的相互配合,实现了一种便于调节框架宽度的隧道紧急救援用导轨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可以根据隧道的大小对其进行随意调节,使其适应性更强,因此为救援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紧急救援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隧道内紧急救援导轨。
背景技术
紧急救援是指个人或物,在遭遇灾难或其他非常情况(含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突发危险事件等)时,获得实施解救行动的整个过程;而救援事业是指能够做长久完善地准备和随时随地能够及时实施解救行动的事务;而救援产业,则是一个以完善的体系、系统或链条为平台、以自身的系统化规模化模式化等为基础、能够长久完善地准备、随时随地实施解救行动并能够最终实现各方应有受益和收益的实业经济。
隧道是埋置于地层内的工程建筑物,是人类利用地下空间的一种形式,由于隧道比较狭窄,所以在发生安全事故时,造成车辆拥堵,救援车辆难以靠近事故发生地段,造成事故救援困难,所以一般采用导轨式救援,不会受到道路拥挤的影响,但是常见的隧道内紧急救援导轨不便于调节框架的宽度,因为隧道内部空间存在大小不一的情况,所以一般的救援导轨不能够更好的适应多个隧道,因此为救援工作带来了许多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隧道内紧急救援导轨,具备便于调节框架宽度的优点,解决了常见的隧道内紧急救援导轨不便于调节框架宽度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隧道内紧急救援导轨,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对称设置的安装螺栓,所述安装板的底部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部活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槽的槽口处固定连接有与滑块相互配合使用的挡块,所述滑块底部的中点处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底部贯穿滑槽且延伸至其外部固定连接有壳体,所述壳体内壁底部的中点处固定连接有双轴电机,所述双轴电机左右两侧的输出轴上均固定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表面螺纹连接有与其相适配的螺纹框,所述螺纹框远离双轴电机的一侧贯穿壳体且延伸至其外部,所述螺纹框的底部且远离双轴电机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支腿,所述支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移动轮,所述壳体底部的中点处固定连接有起重机本体,所述起重机本体的底部通过吊索固定连接有吊钩,壳体顶部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U型框,所述U型框内壁左右两侧的顶部通过活动轴固定连接,所述活动轴的表面活动连接有滑轮,所述滑轮的顶部与安装板的底部相互接触。
优选的,所述滑块底部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滚珠,所述滚珠的底部与挡块的顶部相互接触。
优选的,所述壳体内壁的顶部与底部均开设有对称设置限位槽,所述螺纹框的顶部与底部且靠近双轴电机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与限位槽相互配合使用的限位块,所述限位块靠近限位槽的一侧贯穿限位槽且延伸至其内部。
优选的,所述壳体底部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竖杆,所述支腿靠近竖杆的一侧且对应竖杆的位置固定连接有横杆,所述横杆靠近竖杆的一侧贯穿竖杆且延伸至其外部。
优选的,所述横杆靠近吊索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通过滑槽、滑块、挡块、连接杆、壳体、双轴电机、螺纹杆、螺纹框、支腿、移动轮、起重机本体、吊索、吊钩、型框、活动轴与滑轮之间的相互配合,实现了一种便于调节框架宽度的隧道紧急救援用导轨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可以根据隧道的大小对其进行随意调节,使其适应性更强,因此为救援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交大交通安全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重庆交大交通安全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37519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隧道施工用工人防护装置
- 下一篇:一种煤矿井下个人安全辅助救援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