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编码器轴系机构的装配机有效
申请号: | 201821369266.3 | 申请日: | 2018-08-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8913504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31 |
发明(设计)人: | 于立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春凯尔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P19/02 | 分类号: | B23P19/02 |
代理公司: | 长春众邦菁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2214 | 代理人: | 裴欣桐 |
地址: | 130000 吉林省长春市北湖科技开发区明***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编码器轴系 同心定位 本实用新型 同心定位块 上基座 下基座 装配机 压力调整机构 作用力调整 调整机构 机构装配 水平设置 向下移动 轴承游隙 有压力 码盘 游隙 轴向 传导 轴承 施加 支撑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用于编码器轴系机构的装配机,主要包括上基座,其上设置有压力调整机构和同心定位管,下基座水平设置,其上方固定同心定位块,上基座与下基座之间通过支撑部连接,同心定位管与同心定位块具有相同的轴线,压力调整机构固定连接在同心定位管的上方并控制同心定位管沿其轴线向下移动与码盘托接触并传导沿轴向向下的作用力调整编码器轴系机构的游隙。本实用新型编码器轴系机构装配机能够精准的控制所施加的外力,能够有效的消除轴承游隙,提高轴承精度,从而提高产品精度,并且具有结构简单合理,易于操作的特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编码器生产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编码器轴系机构装配的装配机。
背景技术
编码器是具有信号转换功能的传感设备,在各个技术领域均有广泛的应用,例如机电设备行业、纺织、包装行业和重载机械行业等等。尤其是增量式编码器,该类型的编码器是将位移转换成周期性的电信号,再把电信号转变成计数脉冲,用脉冲的个数表示位移的大小。因此,增量式编码器够满足大部分工作场合要求,具有适用性强、应用范围广、结构简单等特点,相比与其他类型的编码器其价格上具有明显的优势,因此,增量式编码器的发展前景十分可观。
现有编码器生产制造技术中,增量式编码器的生产制造环节主要包括机械装配工序、光学装配工序、电路装配工序、信号装配工序、电气信号调试工序和产品检验工序。上述生产制造工序中,以机械装配工序最为关键,特别是编码器机械装配过程中的的轴系机构装配环节,在轴系机构装配环节需要通过消除编码器上的轴承游隙用以提高编码器轴承的旋转精度,从而进一步提高编码器的整体精度。
现有编码器轴系机构的装配方式,多采用人工的方式装配,通过对金属简易工件施加外力人工按压完成轴系装配步骤。由于人工装配时,施加的外力不均匀,导致装配过程中存在不能保证编码器产品在轴系机构的装配过程中能够较好的消除游隙。此外,所采用的金属简易工件也不能够保证其中心完全作用于轴系装配件上,对编码器的轴承游隙无法调整和控制,从而导致产品编码器存在主轴的启动力矩大小不一致的问题,无法保证每一件产品编码器的使用精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用于编码器轴系机构的装配机,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编码器机械装配工序中的轴系装配环节,存在人工装配时,施加的外力不均匀,导致装配过程中存在不能保证编码器产品在轴系机构在装配过程中较好的消除轴承游隙,从而导致产品编码器存在其主轴的启动力矩大小不一致且无法保证产品编码器的使用精度问题。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用于编码器轴系机构的装配机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编码器轴系机构的装配机,包括:
同心定位管,其用于定位编码器主轴具有码盘托的一端;
同心定位块,其用于支撑编码器轴系机构并定位编码器主轴的另一端;
上基座,所述上基座上设置有压力调整机构和所述同心定位管;
下基座,所述下基座水平设置且上方固定所述同心定位块,所述上基座与所述下基座之间设置有支撑部;
所述压力调整机构通过销钉固定连接在所述同心定位管的上方,所述压力调整机构控制所述同心定位管沿其轴线向下移动并与所述码盘托接触且传导沿轴向向下的作用力,所述作用力调整所述编码器轴系机构的游隙。
进一步地,所述同心定位块呈圆柱体,且上表面的中心向下凹陷形成第一定位孔,所述编码器主轴远离所述码盘拖的一端插入所述第一定位孔定位,所述第一定位孔的内周尺寸配合所述编码器主轴的外周尺寸。
进一步地,所述上基座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定位孔具有相同轴线的装配孔,所述装配孔为通孔,所述同心定位管自所述上基座的下表面插入所述装配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春凯尔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长春凯尔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36926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