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故障排查便携式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1356723.5 | 申请日: | 2018-08-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8672726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29 |
发明(设计)人: | 周海珠;王良平;杨彩霞;李晓萍;贾晓晴;付强;周立宁;丁宏研;李以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天津分院 |
主分类号: | G01R31/00 | 分类号: | G01R31/00;G01R31/2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世誉鑫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8 | 代理人: | 李世端 |
地址: | 10001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绝缘电气 本实用新型 便携式装置 电气绝缘 电源模块 故障排查 接口模块 快速恢复设备 便于携带 测试功能 电路信号 既有建筑 监测系统 结构布置 可拆卸的 体积小 排查 兼容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故障排查便携式装置,所述装置包括:电源模块、接口模块、绝缘电气板、电气绝缘盒;接口模块和电源模块安装在绝缘电气板上;所述绝缘电气板可拆卸的固定在电气绝缘盒内。本实用新型集成多种电路信号测试功能,能够在现场快速排查既有建筑综合能耗监测系统的故障,从而快速恢复设备的正常运行,兼容能力高,适用范围广;此外,由于结构布置简单合理,使得装置体积小便于携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故障检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故障排查便携式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楼宇自动化水平的提高,在很多高档写字楼、宾馆、医院和学校等都配备了相应的用水、用电和用气等能源消耗相关的监测和自动控制系统。其中,大部分的能源监测系统都采用了大量的传感器、变送器或自动化仪表。这些传感器、变送器或自动化仪表的工作状态是否正常,测量精度是否满足要求,对系统的正常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这些传感器、变送器或自动化仪表的种类繁多,数量庞大,当出现故障时并不容易获知其工作异常的原因,十分需要一种便携式装置,通过现场测试,可快速排查出故障出现的具体原因,从而使得设备重新正常工作。基于这种十分迫切的需要,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故障排查便携式装置,集成多种电路信号测试功能,能够在现场快速排查既有建筑综合能耗监测系统的故障,从而快速恢复设备的正常运行,兼容能力高,适用范围广;此外,由于结构布置简单合理,使得装置体积小便于携带。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故障排查便携式装置,所述故障排查便携式装置具有电源模块、接口模块、绝缘电气板、电气绝缘盒;接口模块和电源模块安装在绝缘电气板上;所述绝缘电气板可拆卸的固定在电气绝缘盒内;
所述接口模块包括AD转换模块,DA转换模块,第一交/直流电压控制模块,第二交/直流电流控制模块,低压频率接口转换模块,USB接口转换模块,485接口转换模块,422接口转换模块,第一RS232接口转换模块、第二RS232接口转换模块和无线电高频信号收发接口转换模块;
矩形电气绝缘盒的顶面安装有一个液晶屏和2组4位8段码液晶显示模块;所述液晶屏和液晶显示模块用于和接口模块中的一个或者多个模块电气连接;所述电气绝缘盒的前侧面板上设置有6个金属电气接头,所述电气绝缘盒的后侧面板上设置有6个金属电气接头,所述金属电气接头用于固定外部的电线裸头,还用于和接口模块中的一个或者多个模块电气连接;
电源模块和接口模块中的所有模块分别电连接,用于为接口模块中的所有模块、液晶屏及数码管供电。
进一步的,所述电气绝缘盒的左侧面板上设置有一个9针RS232接口的公口和一个9针RS232接口的母口;所述电气绝缘盒的左侧面板上设置有一个电源插头、一个USB接口和一个无线天线;所述9针RS232接口的公口和第一RS232接口转换模块电气连接;所述9针RS232接口的母口和第二交/直流电流控制模块电气连接;所述电源插头用于和电源模块电气连接;所述USB接口用于和USB接口转换模块电气连接;所述无线天线用于和无线电高频信号收发接口转换模块电气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AD转换模块用于将所有接口转换模块获得的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
所述DA转换模块用于将来自触摸屏的控制类数字信号转换为可输出的标准模拟电信号;
第一交/直流电压控制模块用于提供可变范围20-220V的交流电;
第二交/直流电流控制模块用于提供可变范围为0.1-1A的交流电;
所述低压频率接口转换模块用于接入0-100Hz频率的电信号,并将所述电信号转为4位8段数码管所需的数字信号;
所述USB接口转换模块用于将标准USB接口数据信号引入触摸屏的USB数据接口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天津分院,未经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天津分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35672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便携式充电系统开发调试仪和充电系统开发装置
- 下一篇:馈线测控终端DT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