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故障排查便携式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1356723.5 | 申请日: | 2018-08-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8672726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29 |
发明(设计)人: | 周海珠;王良平;杨彩霞;李晓萍;贾晓晴;付强;周立宁;丁宏研;李以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天津分院 |
主分类号: | G01R31/00 | 分类号: | G01R31/00;G01R31/2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世誉鑫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8 | 代理人: | 李世端 |
地址: | 10001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绝缘电气 本实用新型 便携式装置 电气绝缘 电源模块 故障排查 接口模块 快速恢复设备 便于携带 测试功能 电路信号 既有建筑 监测系统 结构布置 可拆卸的 体积小 排查 兼容 | ||
1.一种故障排查便携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故障排查便携式装置具有电源模块、接口模块、绝缘电气板、电气绝缘盒;接口模块和电源模块安装在绝缘电气板上;所述绝缘电气板可拆卸的固定在电气绝缘盒内;
所述接口模块包括AD转换模块,DA转换模块,第一交/直流电压控制模块,第二交/直流电流控制模块,低压频率接口转换模块,USB接口转换模块,485接口转换模块,422接口转换模块,第一RS232接口转换模块、第二RS232接口转换模块和无线电高频信号收发接口转换模块;
矩形电气绝缘盒的顶面安装有一个液晶屏和2组4位8段码液晶显示模块;所述液晶屏和液晶显示模块用于和接口模块中的一个或者多个模块电气连接;所述电气绝缘盒的前侧面板上设置有6个金属电气接头,所述电气绝缘盒的后侧面板上设置有6个金属电气接头,所述金属电气接头用于固定外部的电线裸头,还用于和接口模块中的一个或者多个模块电气连接;
电源模块和接口模块中的所有模块分别电连接,用于为接口模块中的所有模块、液晶屏及数码管供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故障排查便携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气绝缘盒的左侧面板上设置有一个9针RS232接口的公口和一个9针RS232接口的母口;所述电气绝缘盒的左侧面板上设置有一个电源插头、一个USB接口和一个无线天线;所述9针RS232接口的公口和第一RS232接口转换模块电气连接;所述9针RS232接口的母口和第二交/直流电流控制模块电气连接;所述电源插头用于和电源模块电气连接;所述USB接口用于和USB接口转换模块电气连接;所述无线天线用于和无线电高频信号收发接口转换模块电气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故障排查便携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AD转换模块用于将所有接口转换模块获得的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
所述DA转换模块用于将来自触摸屏的控制类数字信号转换为可输出的标准模拟电信号;
第一交/直流电压控制模块用于提供可变范围20-220V的交流电;
第二交/直流电流控制模块用于提供可变范围为0.1-1A的交流电;
所述低压频率接口转换模块用于接入0-100Hz频率的电信号,并将所述电信号转为4位8段数码管所需的数字信号;
所述USB接口转换模块用于将标准USB接口数据信号引入触摸屏的USB数据接口中;
所述485接口转换模块用于将标准485接口数据信号转换为可识别的标准MODBUS-RTU信号,然后引入触摸屏的485数据接口;
所述422接口转换模块用于将标准422接口数据信号转换为可识别的标准MODBUS-RTU信号,然后引入触摸屏的485数据接口;
所述RS232接口转换模块用于将标准RS232接口数据信号转换为可识别的标准MODBUS-RTU信号,然后引入触摸屏的485数据接口;
所述无线电高频信号收发接口转换模块用于将外界的高频无线信号转换为可识别的标准MODBUS-RTU信号,然后引入触摸屏的485数据接口;还用于将来自触摸屏的控制信号转为无线信号发送到天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故障排查便携式装置,其特征在于,电源模块可提供稳压后220V交流电和/或24V直流电。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故障排查便携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气绝缘盒的底部设置了一小型散热风扇;所述散热风扇由电源模块供电。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故障排查便携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模块通电时,散热风扇向电气绝缘盒外排风。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故障排查便携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气绝缘盒的底部的四个角分别安装了4个绝缘塑料支撑。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故障排查便携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气绝缘盒尺寸为200*150*50mm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天津分院,未经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天津分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356723.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便携式充电系统开发调试仪和充电系统开发装置
- 下一篇:馈线测控终端DT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