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动汽车风力发电装置及安装有该装置的电动汽车有效
| 申请号: | 201821330576.4 | 申请日: | 2018-08-1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8702613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5 |
| 发明(设计)人: | 李江涛;宫成霖;李海波;任岩岩;杨鹏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博赛特石油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03D9/11 | 分类号: | F03D9/11;F03D9/32;F03D1/02;F03D1/04 |
| 代理公司: | 青岛致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36 | 代理人: | 单虎 |
| 地址: | 257000 山东省东营***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动汽车 风管 风力发电叶轮 风力发电装置 喇叭形进风口 发电机 本实用新型 导风筒 过渡管 喇叭形 管式 叶轮 有效降低汽车 风能利用率 新能源汽车 发电机排 发电效率 风阻系数 汽车车架 叶片设置 依次连接 依次设置 装置结构 叶轮组 磨损 紧凑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动汽车风力发电装置及安装有该装置的电动汽车,属于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上述电动汽车风力发电装置包括管式导风筒、固定在汽车车架上的发电机,与发电机连接的主轴,设置在主轴上的风力发电叶轮;其中,管式导风筒包括依次连接的喇叭形进风口、稳风管、喇叭形过渡管和发电机排风管;喇叭形进风口与稳风管连接的一端截面积小于喇叭形进风口的另一端;喇叭形过渡管与稳风管连接的一端的截面积小于另一端;风力发电叶轮为依次设置在主轴上的2个以上的叶轮组成的叶轮组;风力发电叶轮的叶片设置方向相同。本实用新型装置结构较为紧凑,风能利用率和发电效率较高,可有效降低汽车风阻系数,减缓发电机磨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电动汽车风力发电装置及安装有该装置的电动汽车。
背景技术
汽车作为现代生活中的重要交通工具,其保有量不断提升,消耗的化石能源越来越多,人们一直在努力寻找一种可替代的绿色能源技术,以此来降低能源的消耗。高速运动的汽车大部分的动力消耗都用在克服风阻,现有技术中,人们利用风力发电,为汽车提供辅助动力。
专利CN205344517U提供一种搭载风力发电系统的电动汽车,包括车身、底盘以及车轮;在所述底盘的上方设置有蓄电池、风力发电机组以及风道系统;所述风道系统包括安装于电动汽车底盘上方的风道下板部、位于所述风道下板部的上方的风道上板部、在宽方向上连接所述风道上、下板部的两端的侧板部,所述风道上、下板部与所述侧板部共同形成在长方向上两端开口的容腔,所述容腔的一端开口为进风口,另一端开口为出风口,所述进风口与所述出风口之间形成风道;所述风道的至少一部分,在所述进风口向所述出风口的延伸方向上,截面积呈减小趋势。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车身内部空间能够得到合理利用,并且捕捉到的风在流道内能够被高效利用。但是现有风力发电机发电效率较低,且发电机分布在风道内,容易造成发电机磨损。
现有技术中也有将发电叶轮主轴垂直于进风设置,此时发电机需设置在风道的下部或上部,发电效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动汽车风力发电装置及安装有该装置的电动汽车,结构较为紧凑,风能利用率和发电效率较高,可有效降低汽车风阻系数,减缓发电机磨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动汽车风力发电装置,包括管式导风筒、固定在所述汽车车架上的发电机,与所述发电机连接的主轴,设置在所述主轴上的风力发电叶轮,所述发电机、主轴和叶轮设置在所述管式导风筒内部;
其中,所述管式导风筒包括依次连接的喇叭形进风口、稳风管、喇叭形过渡管和发电机排风管;
所述喇叭形进风口与所述稳风管连接的一端截面积小于喇叭形进风口的另一端;所述喇叭形过渡管与所述稳风管连接的一端的截面积小于所述喇叭形过渡管与发电机排风管连接的一端的截面积;
所述风力发电叶轮为依次设置在所述主轴上的2个以上的叶轮组成的叶轮组;所述风力发电叶轮的叶片设置方向相同。
进一步的,所述稳风管的内径略大于所述风力发电叶轮的外径;所述发电机排风管的内表面与所述发电机的外表面存在空隙。
优选的,所述发电机排风管的内表面与所述发电机的外表面距离为5-20mm。
进一步的,所述发电机和主轴通过轴承支座固定在汽车架上。
进一步的,所述管式导风筒上设置有与轴承支座配套的开孔。
优选的,所述风力发电叶轮为由4个叶轮组成的叶轮组。
进一步的,所述发电机连接有蓄电池。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风力发电汽车,包括上述电动汽车风力发电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博赛特石油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山东博赛特石油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33057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