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基于液体介质的电动汽车锂电池热管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21319992.4 | 申请日: | 2018-08-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8507893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15 |
发明(设计)人: | 李伟;张袁元;唐佳;王珂;刘泽贤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工程学院 |
主分类号: | H01M10/613 | 分类号: | H01M10/613;H01M10/625;H01M10/6563;H01M10/6566;H01M10/615;H01M10/6568;H01M10/6571;H01M10/48 |
代理公司: | 南京钟山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52 | 代理人: | 戴朝荣 |
地址: | 211167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锂电池 电池组 热管理系统 冷却水箱 电池组箱 电动汽车 液体介质 锂电池组 加热 电动汽车技术 设置控制单元 均衡 本实用新型 温度传感器 加热元件 冷却水管 循环输送 循环制冷 冷却液 液冷 制冷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基于液体介质的电动汽车锂电池热管理系统,属于电动汽车技术领域,解决现有的液冷形式的锂电池热管理系统无法均衡维持锂电池组温度的问题,本案的锂电池热管理系统包括第一冷却水箱、第二冷却水箱、电池组箱以及控制单元,本案通过设置两个冷却水箱和一个电池组箱的结构,通过在电池组箱内设置加热元件给电池组箱内的锂电池进行加热,通过在电池组箱内设置内部冷却水管从而将两个冷却水箱中的冷却液彼此循环输送,起到给电池组箱内的锂电池组循环制冷的作用,通过设置控制单元以及在电池组箱内设置温度传感器,加热和制冷相互独立,能够实现均衡维持锂电池温度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汽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动汽车的锂电池热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电动汽车锂电池组热管理方式主要有风冷和液冷。风冷热管理系统主要依靠空气在锂电池箱内流动,从而将锂电池产生的热量散发到外界环境中。通常,风冷热管理系统造价低、易实现,但是空气与锂电池对流换热系数较低,冷却效果不理想,导致锂电池组的温度不均衡,影响锂电池组的充放电性能。现有的液冷方式主要是将锂电池组整个浸入冷却槽内,冷却液在冷却槽内循环流动,电池组与冷却液直接接触,电池组产生的热量被冷却液吸收,能够起到快速降温的作用,冷却效果也好,但是,由于电池组与冷却液直接接触,一旦冷却液渗入电池组内,就有可能导致电池组发生短路等情况,风险较高。
针对冷却液与电池组直接接触易发生短路的问题,公开号为CN106935937A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在其说明书中公开了一种基于热管的电动汽车锂电池热管理系统,该系统包括锂电池组、锂电池箱体、加热回路、散热回路、温度传感器和控制单元,通过在锂电池组内设置热管,并将热管的末端置于冷却槽内与冷却液导热接触,冷却槽内设置加热器,为了维持电池组所需温度,在加热时,通过冷却槽、热管和加热器构成加热回路,制冷时,通过热管、冷却槽以及外部的散热管路构成散热回路,但是该结构的热管理系统,由于加热和制冷均是以冷却槽内的冷却液作为导热介质,再借助加热管将热量或冷量传递给锂电池组,加热和制冷在时间上会有滞后,因此锂电池组的温度无法均衡的维持。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均衡维持锂电池组温度的基于液体介质的电动汽车锂电池热管理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液体介质的电动汽车锂电池热管理系统,包括:
第一冷却水箱,内部设置有用于对所述第一冷却水箱内的冷却液进行制冷的第一制冷元件以及用于将所述第一冷却水箱内的冷却液对外输出的第一液压泵;
第二冷却水箱,内部设置有用于对所述第二冷却水箱内的冷却液进行制冷的第二制冷元件以及用于将所述第二冷却水箱内的冷却液对外输出的第二液压泵;
电池组箱,用于存储锂电池组,所述的电池组箱内部设置有用于对所述锂电池组进行加热的加热元件,所述电池组箱的内部设置有内部冷却水管;
控制单元,包括一控制主板、设置在所述的电池组箱内且用于检测所述锂电池组温度的温度传感器,所述的控制主板与所述的第一液压泵、所述的第二液压泵、所述加热元件、所述的温度传感器分别信号连接;
所述内部冷却水管的一端与所述的第一冷却水箱相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的第二冷却水箱相连通,所述的第一冷却水箱、第一液压泵、内部冷却水管、第二液压泵、第二冷却水箱依次相流体连通。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电池组箱的外部设置有外部冷却水管,所述的外部冷却水管和所述的内部冷却水管并联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的电池组箱内设置有多个用于存储锂电池组的腔室,相邻两个所述的腔室之间设置有隔热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工程学院,未经南京工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31999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能源汽车用电池散热装置
- 下一篇:液冷扁管和电池模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