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辆防撞结构及车辆有效
| 申请号: | 201821237038.0 | 申请日: | 2018-08-0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8774703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23 |
| 发明(设计)人: | 杨科彪;李相帅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R19/34 | 分类号: | B60R19/34 |
| 代理公司: | 北京英创嘉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47 | 代理人: | 徐秋荻;陈庆超 |
| 地址: | 102206***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侧板 车辆防撞 相对设置 防撞盒 上半体 下半体 侧板连接 防撞梁 倾斜段 上顶板 水平段 驾驶室 本实用新型 身体伤害 生存空间 向上延伸 下底板 撞击力 防撞 缓冲 减小 前围 微卡 向后 装配 侵入 加工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辆防撞结构及车辆,车辆防撞结构包括防撞梁和多个防撞盒,防撞梁与每个防撞盒均连接,防撞盒包括横截面均为U形的上半体和下半体,上半体包括上顶板以及相对设置的第一侧板、第二侧板,下半体包括下底板以及相对设置的第三侧板、第四侧板,上半体与下半体相对设置,第一侧板与第三侧板连接,第二侧板与第四侧板连接,上顶板从后向前依次包括水平段和倾斜段,倾斜段从水平段向前并向上延伸。上述车辆防撞结构能够用于车辆特别是平头微卡的防撞,能够充分缓冲向后并向上的撞击力,以减少驾驶室前围侵入量,保证驾驶室乘员的生存空间,减小对乘员的身体伤害,并且结构简单,便于加工和装配。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车辆防撞结构及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中国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国内法规对于车辆的碰撞性能要求也越来越严格,法规中规定车辆需要满足摆锤撞击试验。在现有的汽车市场中,特别是市场上的平头微卡(微型卡车),驾驶室前围结构强度低,缓冲距离短,驾驶室乘员空间小。在摆锤撞击试验中,由于摆锤做圆弧运动,摆锤与车辆防撞结构发生撞击的过程中,摆锤摆动经过最低点后对防撞结构施加向后并向上的撞击力,现有的防撞结构通常水平设置且四周侧壁均为平整的平面,这样的防撞结构只能缓冲摆锤向后的撞击力并且与摆锤的接触面积较小,对撞击力缓冲不充分,导致驾驶室前围侵入量过大,严重削减了乘员生存空间,对乘员造成身体伤害,存在极大安全隐患。另外,现有的防撞结构的结构复杂,加工和装配不便,导致生产成本较高,生产效率低。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急需一种防撞结构来充分缓冲摆锤向后并向上的撞击力,并且结构简单,便于加工和装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辆防撞结构及车辆,该车辆防撞结构能够用于车辆,特别是平头微卡的防撞,能够充分缓冲向后并向上的撞击力,以减少驾驶室前围侵入量,保证驾驶室乘员的生存空间,减小对乘员的身体伤害,并且结构简单,便于加工和装配。
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提供一种车辆防撞结构,包括防撞梁和多个防撞盒,所述防撞梁与每个防撞盒均连接,所述防撞盒包括横截面均为U形的上半体和下半体,所述上半体包括上顶板以及相对设置的第一侧板、第二侧板,所述下半体包括下底板以及相对设置的第三侧板、第四侧板,所述上半体与所述下半体相对设置,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三侧板连接,所述第二侧板与所述第四侧板连接,所述上顶板从后向前依次包括水平段和倾斜段,所述倾斜段从所述水平段向前并向上延伸。
可选地,所述第一侧板的下边缘和所述第二侧板的下边缘分别形成有焊接凸边,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三侧板分别通过各自的焊接凸边焊接在所述第三侧板的外侧和所述第四侧板的外侧。
可选地,所述防撞盒还包括横截面为U形的前防撞体,所述前防撞体连接在所述上半体和下半体的一端并且包括前立板以及相对设置的左立板、右立板,所述左立板与所述第一侧板、第三侧板连接,所述右立板与所述第二侧板、第四侧板连接,所述前立板封闭所述上半体和下半体的一端。
可选地,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分别形成有凹部,所述凹部的底壁分别与所述第三侧板和第四侧板平齐,所述左立板和所述右立板容纳在所述凹部内。
可选地,所述防撞盒还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连接在所述上半体和下半体的另一端。
可选地,所述安装板上形成有多个用于与紧固件配合的安装孔。
可选地,所述下半体的前端形成有第一过孔,所述前防撞体的下端形成有与所述第一过孔对应的第二过孔,所述防撞梁穿过所述第一过孔和第二过孔并与所述防撞盒焊接。
可选地,所述防撞盒的壁上形成有漏液孔。
可选地,所述防撞盒整体从后向前倾斜向上延伸。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车辆,包括车架和防撞结构,所述防撞结构为上面所述的车辆防撞结构,所述防撞结构的防撞盒安装在所述车架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23703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洒水运水车的可拆卸后防护装置
- 下一篇:一种高可靠性汽车防撞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