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河道底栖生态环境系统构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1196341.0 | 申请日: | 2018-07-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8561865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01 |
发明(设计)人: | 潘毅;杨万里;潘宏坚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珊瑚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34 | 分类号: | C02F3/34;C02F3/32;C02F3/30;A01G22/00;A01G9/02;C02F101/16;C02F101/30 |
代理公司: | 杭州五洲普华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260 | 代理人: | 龚玉平 |
地址: | 310000 浙江省杭州市萧***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后固定杆 生态环境系统 拦网 前固定杆 本实用新型 构建装置 河道 碳纤维 有机污染物含量 生物填料区 河道水流 浑浊度 紧固套 构建 水体 | ||
1.一种河道底栖生态环境系统构建装置,包括前固定杆(1)、后固定杆(2)、碳纤维草(3)、拦网(5),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固定杆(1)和拦网(5)之间、后固定杆(2)和拦网(5)之间均用紧固套(4)固定连接,所述后固定杆(2)上绑有若干碳纤维草(3),所述前固定杆(1)、后固定杆(2)、拦网(5)之间围成生物填料区(6)。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道底栖生态环境系统构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固定杆(1)和后固定杆(2)之间的间隔距离为50~100cm,前固定杆(1)和后固定杆(2)的两端均固定安装在河道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道底栖生态环境系统构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纤维草(3)的一端均匀捆绑在后固定杆(2)上且每两条碳纤维草(3)之间的间隔距离为10-15c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道底栖生态环境系统构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拦网(5)为聚乙烯材料拦网,所述生物填料区(6)内填放着用聚乙烯网袋包好的生物填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珊瑚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杭州珊瑚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196341.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原位形成并分离单质硫的装置
- 下一篇:一种智能软化水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