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电动汽车的冷凝器导风板及具有其的电动汽车有效
| 申请号: | 201821181605.5 | 申请日: | 2018-07-2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8585091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08 |
| 发明(设计)人: | 李喆隆;李涛;李现今;杨兴邦;李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K11/06 | 分类号: | B60K11/06;B60R19/52 |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黄德海 |
| 地址: | 102606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导风 冷凝器 电动汽车 侧导风板 后板 前板 导风板 前格栅 本实用新型 能量利用率 方向延伸 热效率 通风量 车头 下端 正对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电动汽车的冷凝器导风板及具有其的电动汽车,所述用于电动汽车的冷凝器导风板包括:主驾侧导风板和副驾侧导风板,主驾侧导风板和副驾侧导风板位于电动汽车的前格栅和冷凝器之间并分别连接在冷凝器的两端;主驾侧导风板包括:第一导风前板和第一导风后板,副驾侧导风板包括:第二导风前板和第二导风后板;其中,第一导风前板和第二导风前板分别从第一导风后板和第二导风后板向朝向车头的方向延伸至前格栅并且靠近第一导风后板和第二导风后板的下端设置,从而使得第一导风前板和第二导风前板与前格栅正对。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冷凝器导风板,可有效增加冷凝器的通风量,增强冷凝器的换热效率,提高电动汽车的能量利用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电动汽车的冷凝器导风板及具有其的电动汽车。
背景技术
汽车冷凝器是空调冷媒换热的重要部件,冷凝器外部的通风量直接影响换热效果,通常情况下,在相同车速下,冷凝器的进风量越大,其换热效果越好。汽车冷凝器到前格栅之间,通常会有一段距离,空气在进入格栅后,一部分空气进入冷凝器进行换热,一部分流向冷凝器周围流失掉,散热效果欠佳。且纯电动汽车由于没有内燃机,在机舱内的散热需求量没有传统汽车的大,所以电动汽车的前格栅一般开口面积相对较小,且开口位置相对靠下,因此进一步限制了冷凝器散热性能的提升,存在改进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用于电动汽车的冷凝器导风板,所述用于电动汽车的冷凝器导风板可有效增强冷凝器的换热效率,提高汽车的能量利用率。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用于电动汽车的冷凝器导风板的电动汽车。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电动汽车的冷凝器导风板,包括:主驾侧导风板和副驾侧导风板,所述主驾侧导风板和所述副驾侧导风板位于电动汽车的前格栅和冷凝器之间并分别连接在所述冷凝器的两端;
所述主驾侧导风板包括:第一导风前板和第一导风后板,所述副驾侧导风板包括:第二导风前板和第二导风后板;
其中,所述第一导风前板和所述第二导风前板分别从所述第一导风后板和所述第二导风后板向朝向车头的方向延伸至所述前格栅并且靠近所述第一导风后板和所述第二导风后板的下端设置,从而使得所述第一导风前板和所述第二导风前板与所述前格栅正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电动汽车的冷凝器导风板,通过在冷凝器和前格栅之间增加主驾侧导风板和副驾侧导风板,并使其前端能够与前格栅正对,从而能够聚拢格栅的进风,增加冷凝器的通风量,从而增强换热效果,提高电动汽车的能量利用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用于电动汽车的冷凝器导风板,所述第一导风后板和所述第二导风后板与所述冷凝器相连,其中,
所述第一导风前板在沿着所述第一导风后板的纵向延伸方向上的尺寸小于所述第一导风后板的尺寸;以及
所述第二导风前板在沿着所述第二导风后板的纵向延伸方向上的尺寸小于所述第二导风后板的尺寸。
可选地,所述第一导风后板适于与所述冷凝器左端的集液管连接,所述第二导风后板适于与所述冷凝器右端的储液干燥器连接,且所述第一导风后板和所述第二导风后板与所述冷凝器形成半封闭的区域,从而防止所述格栅进风从所述冷凝器的两侧流走。
可选地,所述第一导风前板的正面和所述第二导风前板的正面构成导流面,且所述第一导风前板和所述第二导风前板形成开口朝向所述前格栅的喇叭进风口。。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风后板和所述第二导风后板均大体垂直所述冷凝器设置,且所述第一导风后板和所述第二导风后板的后侧边缘分别与所述冷凝器两端的集液管贴合。
可选地,所述第一导风前板、所述第一导风后板、所述第二导风前板和所述第二导风后板的背面均设置有网状的加强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18160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车辆
- 下一篇:一种主动进气格栅组件和主动进气格栅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