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车载高压直流双向充电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1156541.3 | 申请日: | 2018-07-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8585105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08 |
发明(设计)人: | 卢文浩;田长雳;张伟;陈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邦特瑞电气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50/15 | 分类号: | B60L50/15;B60L58/3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君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68 | 代理人: | 王永文;刘文求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模式选择模块 充电装置 增程器 充电控制单元 高压直流 本实用新型 增程器控制器 充电方式 充电模式 对外接口 工作模式 开关连接 燃料转换 实际需求 充电 匹配 外部 汽车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载高压直流双向充电装置,所述装置包括:用于将燃料转换成电能的增程器,增程器包括增程器本体和增程器控制器;与增程器连接,用于与不同型号的外部汽车进行匹配的双向充电装置,双向充电装置包括双向充电控制单元、第一模式选择模块和第二模式选择模块;增程器本体与第一模式选择模块连接,第二模式选择模块与对外接口连接;双向充电控制单元分别与第一模式选择模块和第二模式选择模块连接;双向充电控制单元用于控制第一模式选择模块和第二模式选择模块的开关连接来选择进行双向充电的工作模式。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载高压直流双向充电装置可以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选择不同的充电模式,满足用户的多种充电方式的需求。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能源汽车充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载高压直流双向充电装置。
背景技术
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随着新能源汽车技术的不断成熟,新能源汽车开始大量走向市场,尤其是以纯电动技术为背景的电动车辆,开始慢慢受到市场接受。
目前市场上以充电桩为代表的充电技术普遍存在以下缺陷:市电增容困难;充电场地受限,且新增场地审批难;项目投资周期长、见效慢;设备使用、管理与维护不方便;电网谐波污染易超标(充电桩对电动汽车充电时,由于直流电流在交流三相之间不断地换相而产生谐波)。
也就是说,使用传统的充电方式(例如传统的移动充电车,用于给其他电动车充电)时,电池包的体积大、重量大,移动充电车的移动成本高,当电池包无电时还要通过寻找充电桩对自身进行充电,另外,用传统发电机发电给移动充电车充电,效率低、成本高,并且其他电动车辆也无法对移动充电车进行充电,无法满足用户不同情况下的充电需求。
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车载高压直流双向充电装置,旨在通过车载高压直流双向充电装置可以对外部任意电动汽车进行充电,不受时间和场地的限制,根据电动汽车的需求,车载高压直流双向充电装置可以随时移动到目标地点对电动汽车进行充电操作,使用场景更加丰富、灵活,在满足对车辆自身进行充电的同时,也可以实现外部车辆能够对本车辆进行充电,为电动汽车用户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车载高压直流双向充电装置,其中,所述车载高压直流双向充电装置包括:
用于将燃料转换成电能的增程器,所述增程器包括增程器本体和增程器控制器;与所述增程器连接,用于与不同型号的外接外部汽车进行匹配的双向充电装置,所述双向充电装置包括双向充电控制单元、第一模式选择模块和第二模式选择模块;
所述增程器本体与所述第一模式选择模块连接,所述第二模式选择模块与对外接口连接;所述双向充电控制单元分别与所述第一模式选择模块和所述第二模式选择模块连接;所述双向充电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所述第一模式选择模块和所述第二模式选择模块的开关连接来选择进行双向充电的工作模式。
所述的车载高压直流双向充电装置,其中,所述工作模式包括:对外部车辆充电、内部车辆自行充电以及外部车辆对内部车辆充电。
所述的车载高压直流双向充电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模式选择模块包括第一开关、第二开关以及第三开关;所述第二模式选择模块包括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所述增程器本体分别与所述第一开关、第二开关以及第三开关连接;所述第一触点与所述第一开关连接,所述第二触点与动力电池连接。
所述的车载高压直流双向充电装置,其中,所述车载高压直流双向充电装置还包括:
分别与所述第二开关和第三开关连接的动力电池,所述第三开关还与MCU连接,所述MCU与驱动电机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邦特瑞电气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邦特瑞电气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15654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巡检机器人的底盘
- 下一篇:带有太阳能发电装置的新能源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