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手工回流焊的钢网有效
申请号: | 201821146486.X | 申请日: | 2018-07-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8724264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9 |
发明(设计)人: | 苏键;梅敏彰;黎杰明;刘子帧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3/34 | 分类号: | H05K3/34;H05K13/04;B41F15/36 |
代理公司: | 广州新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100 | 代理人: | 李德魁 |
地址: | 51044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焊盘 回流焊 钢网 本实用新型 第一开孔 锡膏印刷 开孔 引脚 元器件焊接 焊接效率 成品率 小批量 有效地 元器件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手工回流焊的钢网,其上设置有若干用于进行锡膏印刷的开孔,开孔包括用于密集焊盘锡膏印刷的第一开孔,密集焊盘由多引脚元器件同一侧多个引脚分别对应的多个子密集焊盘组成,单个第一开孔直接跨越单个密集焊盘。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手工回流焊的钢网,能够有效地降低小批量元器件焊接成本,提高焊接效率和成品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电子工业焊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手工回流焊的钢网。
背景技术
表面组装技术(SMT)是一种将无引脚或短引线表面组装元器件(简称SMC/SMD)安装在印制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简称PCB)的表面或其它基板的表面上,通过回流焊或浸焊等方法加以焊接组装的电路装连技术,是目前电子组装行业里最常用的一种技术和工艺。
表面组装技术(SMT)通常包括以下步骤:
1)制作钢网,该钢网在电路板焊盘对应的位置预留有与焊盘尺寸相同的开孔;
2)锡膏印刷,在电路板上覆盖钢网,并利用印刷机的刮刀将锡膏通过钢网上的开孔漏印到焊盘上;
3)零件贴装,贴片机将元器件准确放置在电路板对应位置,使元器件引脚与焊盘上的锡膏相接触;
4)回流焊接,将贴装后的电路板放入回流焊炉,并根据特定温度曲线进行加热,熔化锡膏,而后液态焊锡会在润湿原理的作用下吸附在引脚上(称为“爬锡现象”),冷却后元器件引脚即牢固焊接在焊盘上。
在上述锡膏印刷步骤中时,为了保证焊接效果,需要严格控制锡膏印刷量,因此钢网会被制作得非常薄,一般小于0.15mm,使得钢网的制作成本较高;同时,锡膏印刷时钢网一般需要通过印刷机的机械臂进行张拉,以固定钢网并保证钢网平整。因此,表面组装技术(SMT) 多用于工业大批量生产,而对于小批量的元器件焊接,目前仍主要由人手利用电烙铁进行焊接。由于元器件的引脚间距较小(0.1~0.5mm),容易出现虚焊、脱焊、焊穿等问题,导致焊接效率、成品率均较低,尤其是对于密集型器件的焊接,这一问题更为突出。
由此可见,亟需一种适用于小批量元器件的表面组装的焊接方法,以降低小批量元器件焊接成本,提高焊接效率和成品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手工回流焊的钢网,可以应用于小批量元器件的手工回流焊接中,能够有效地降低小批量元器件焊接成本,提高焊接效率和成品率。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手工回流焊的钢网,其上设置有若干用于进行锡膏印刷的开孔,所述开孔包括用于密集焊盘锡膏印刷的第一开孔,所述密集焊盘由多引脚元器件同一侧多个引脚分别对应的多个子密集焊盘组成,单个所述第一开孔直接跨越单个所述密集焊盘。
进一步的,所述钢网为平面薄板,所述第一开孔呈长方形,其尺寸满足:
L=(D+d)·n-d,
W<l
其中,L:第一开孔长度,D:子密集焊盘的宽度,d:相邻子密集焊盘的间距,n:子密集焊盘的数量;W:第一开孔宽度,l:子密集焊盘的长度。
进一步的,单个所述第一开孔的宽度W为:
0.5c≤H≤c
其中,W:第一开孔宽度,k:引脚与子密集焊盘的夹角,p1:锡膏成分中钎料所占比例,p2:锡膏成分中助焊剂所占比例,H’:钢网的厚度,H:锡膏弯液面的高度,c:引脚厚度。
进一步的,:钢网的厚度d满足:0.20mm≤d≤0.3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14648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铆压机
- 下一篇:一种适用于不同宽度电路板的锡膏检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