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身电泳残留液导流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21136212.2 | 申请日: | 2018-07-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8776857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23 |
发明(设计)人: | 吴高华;刘国宏;王雪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大冶汉龙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5D13/12 | 分类号: | C25D13/12;C25D13/22 |
代理公司: | 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7 | 代理人: | 王冰冰 |
地址: | 435100 湖北省黄石***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身 电泳 导流结构 夹具 本实用新型 残留液 导流杆 引流槽 引流 夹紧连接 夹具结构 倾斜设置 电泳漆 夹紧端 夹具夹 翼子板 滴落 机盖 流痕 尾盖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身电泳残留液导流结构,所述导流结构包括夹具和设于夹具夹紧端面外侧且与夹紧端面呈向外倾斜设置的导流杆,所述导流杆设有引流槽,所述夹具与翼子板夹紧连接,机盖或尾盖的电泳漆通过引流槽引流至车身外。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方案,可以将滴落的液体排到车身以外的部位,对车身电泳流痕有较好的改善,且夹具结构简单,便于操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涂装辅助工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身电泳残留液导流结构。
背景技术
电泳流痕又称二次流痕、二次流挂,指经电泳湿膜状态下的表面完全正常,但经烘干后在车身的夹缝结构处产生电泳流痕。即因车身包边或钣金搭接的部位存在缝隙,水性电泳漆对清洗后的钢板浸润性较强,当缝隙合适时,在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下电泳漆进入后会积存在缝隙内,即使经过电泳后清洗也很难完全清洗,在烘烤急剧升温时液体表面张力受到破坏甚至出现沸腾,缝隙中的槽液流出而产生流痕。为防止流痕对漆膜外观造成的影响,进行后道喷漆前,必须对流痕进行打磨和修补。这不仅增加了涂装的工作时间,还提高了成本。此外,打磨中势必会造成电泳漆膜的破坏,使经过打磨部位的防锈能力变弱,给车身锈蚀带来隐患。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身电泳残留液导流结构,目的是将机盖及尾盖这边空腔残留的电泳漆引流导向车外,改善车身电泳流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车身电泳残留液导流结构,所述导流结构包括夹具和设于夹具夹紧端面外侧且与夹紧端面呈向外倾斜设置的导流杆,所述导流杆设有引流槽,所述夹具与翼子板夹紧连接,机盖或尾盖的电泳漆通过引流槽引流至车身外。
所述导流杆与夹具焊接连接,且导流杆与夹具呈35-45度夹角。
所述夹具为金属夹。
所述引流槽为半圆弧形的不锈钢导槽。
所述导流结构还包括用于限位调节导流杆转动角度的调节机构。
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螺柱、第一锁紧螺母和第二锁紧螺母,导流杆与螺柱螺纹连接,并通过第一锁紧螺母与第二锁紧螺母夹紧限位紧固。
所述夹具的夹紧端面外侧设有导轨,导流杆通过可沿导轨滑动的滑块与导轨连接。
所述导轨与滑块可拆卸连接。
所述导轨包括横向导轨和/或纵向导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方案,可以将滴落的液体排到车身以外的部位,对车身电泳流痕有较好的改善,且夹具结构简单,便于操作。
附图说明
本说明书包括以下附图,所示内容分别是: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侧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
1、夹紧,2、导流杆,3、引流槽,4、横向到轨,5、纵向导轨,6、滑块, 11、按压手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目的是帮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技术方案有更完整、准确和深入的理解,并有助于其实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大冶汉龙汽车有限公司,未经湖北大冶汉龙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13621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均衡上水分流的电镀上子槽
- 下一篇:汽车涂装电泳用车门防开防撞工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