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载电子设备的防水散热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21119803.9 | 申请日: | 2018-07-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8638815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22 |
发明(设计)人: | 许永华;施学伟;梅炜炜;肖之炎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晟泰克汽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5/00 | 分类号: | H05K5/00;H05K5/02;H05K5/06;H05K7/20 |
代理公司: | 合肥诚兴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9 | 代理人: | 汤茂盛 |
地址: | 230601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载电子设备 防水散热结构 气流通路 透气膜片 容置腔 本实用新型 电子设备 防水效果 连通路径 热源部件 散热效果 提升设备 止水 中止 保证 | ||
一种车载电子设备的防水散热结构,热源部件的容置腔与气流通路之间的连通路径上设有止水透气膜片。本实用新型中止水透气膜片至于容置腔与气流通路之间,在保证防水效果的同时,还能大大提升电子设备的散热效果,从而有效提升设备工作的稳定性与可靠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子设备的散热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车载电子设备的防水散热结构。
背景技术
在户外行驶的车辆需要应对各种天气,因而车载电子设备通常需要具备一定的防水能力,以避免雨水侵入导致的损坏。同时,电子设备在工作时会产生热量,这些热量又必须尽可能快地散发出去,才能保证电子设备工作的稳定性。现有技术中,通常在电子设备的底部等隐蔽处开设通风孔来实现散热,这样散热效率低、散热效果差,而且连通壳体内、外的通风孔仍然会导致水雾侵入并损害电子设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载电子设备的防水散热结构,在提升散热效果的同时,还能保证设备壳体的可靠性。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车载电子设备的防水散热结构,热源部件的容置腔与气流通路之间的连通路径上设有止水透气膜片。
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存在以下技术效果:止水透气膜片至于容置腔与气流通路之间,在保证防水效果的同时,还能大大提升电子设备的散热效果,从而有效提升设备工作的稳定性与可靠性。
附图说明
下面对本说明书各附图所表达的内容及图中的标记作简要说明:
图1是车载电子设备壳体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车载电子设备壳体的俯视图;
图3是车载电子设备壳体的仰视图;
图4是图2中A-A剖视图;
图5是图4中B部的放大示意图;
图6是图4中B部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中:10.容置腔,20.气流通路,21.凹部,22.散热部,23.引流部,30.连通路径,31.止水透气膜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6,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车载电子设备的防水散热结构,热源部件的容置腔10与气流通路20之间的连通路径30上设有止水透气膜片31。止水透气膜片31位于连通路径30上,使电子设备在防水的同时还可以有效散热,降低电子设备内、外温差,从而提升电子设备工作的稳定性。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说的气流通路20指的是对气流有约束、导向作用的通道式构造物。
优选的,气流入口与车辆车长方向的夹角应当大于等于0°且小于90°。若气流入口面向车头方向布置,在车辆前进时,气流将从气流入口处贯入并对容置腔10进行冷却;若气流入口面向车尾方向布置,在车辆倒退时,气流也能够贯入气流通路20并对容置腔10进行冷却。由于车载电子设备通常在车辆行驶时使用,这样无需另外设置鼓风或抽风装置,便能充分利用车辆行驶过程的动能对电子设备进行冷却;在车辆停止时,车载电子设备的功耗低,止水透气膜片31的散热效果即能满足需求,散热效果好且节能环保。
优选的,所述气流通路20的气流出口与气流入口成角度布置,所述气流通路20的折弯处设有凹部21,凹部21的凹陷方向指向气流入口的延伸方向。与气流通路20沿车长方向贯穿车载电子设备壳体的技术方案相比,这样能在缩短气流通路20的长度,将冷却气流尽快从车载电子设备壳体中导出,也能避免气流通路20影响车载电子设备内部零件的布置。如图5、6所示,凹部21处于气流通路20折弯处的外侧,这使得混杂在空中的灰尘等杂质颗粒沉积在凹部21底面,避免杂质堵塞连通路径30,从而保证容置腔10的散热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晟泰克汽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合肥晟泰克汽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11980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效数控操作控制面板
- 下一篇:控制器连接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