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顶结构及车辆有效
| 申请号: | 201821105107.2 | 申请日: | 2018-07-1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8842482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10 |
| 发明(设计)人: | 肖恩·史洛韦斯科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知行新能源汽车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2D25/06 | 分类号: | B62D25/06;B62D25/00;B60R16/02;B62D65/00 |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王雯雯;明霖 |
| 地址: | 210046 江苏省南京市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车顶结构 电连接模块 塑料面板 隔室 预装配部件 天线系统 附接 无线电 容纳 驾驶辅助系统 本实用新型 调制解调器 车身框架 电气模块 蜂窝通信 蜂窝信号 耦接 发射 覆盖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车顶结构及车辆。所述车顶结构包括电连接模块和多个预装配部件。所述预装配部件包括塑料面板,所述塑料面板覆盖集成到所述车顶结构中的第一隔室,所述第一隔室容纳所述塑料面板下方的所述电连接模块。所述电连接模块可以耦接至提供无线电或蜂窝通信的天线系统。所述天线系统可以附接至所述塑料面板。所述电气模块可以包括可以接收和发射无线电或蜂窝信号的多个调制解调器。可将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模块容纳在集成到所述车顶结构中的第二隔室中。包括所述电连接模块或ADAS模块的所述车顶结构可附接至车辆的车身框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涉及包括电动和自行驾驶汽车和移动车辆在内的车辆领域。更具体地讲,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涉及具有集成电连接模块的车顶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在车辆总装中,车身框架逐个部件或逐个零件地装配到车顶结构上。如果存在不同类型的车顶结构,例如一个带有天窗,而另一个没有天窗,则车辆的总装可以形成复杂的层以适应不同的车顶结构。另外,车顶结构可能需要电连接和针对天线系统的布线,这需要总装配线中的工作人员进入车身框架内,以从车辆的车身内部附接布线和零件。
实用新型内容
本文描述了具有集成电连接模块的车顶结构及其制造方法。例如,车顶结构包括电连接模块和多个预装配部件。预装配部件包括塑料面板,该塑料面板覆盖集成到车顶结构中的第一隔室,该第一隔室容纳塑料面板下方的电连接模块。电连接模块可以耦接至提供无线电或蜂窝通信的天线系统。天线系统可以附接至塑料面板上。电气模块可以包括能接收和发射射频(RF)、蜂窝或其他类型无线信号的多个调制解调器。
例如,可将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模块容纳在集成到车顶结构中的第二隔室中。包括电连接模块或ADAS模块的车顶结构可附接至车辆的车身框架。塑料面板在保护电连接模块的同时,又不会为天线系统的无线电或蜂窝通信制造屏障。例如,车顶结构是铝制车顶结构、固定全玻璃车顶结构、固定半玻璃车顶结构或可移动的天窗结构。
例如,公开了一种车辆装配方法。装配车辆的车身框架。一个或多个电气模块被集成到限定一个或多个隔室以容纳电气模块的预装配车顶结构零件中。其中安装有电气模块的预装配车顶结构零件被附接以形成车顶结构。车顶结构附接至车辆的装配的车身框架上。所述一个或多个电气模块可以独立于车辆的车身框架的装配而集成到预装配的车顶结构零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电气模块可以包括电连接模块,该电连接模块可以集成到车顶结构的第一隔室中。电气模块还可以包括可集成到车顶结构的第二隔室中的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模块。预装配零件之一可以是集成有天线系统的塑料面板。该天线系统可以耦接至车顶结构中的电连接模块。
本文描述了其他车辆、车顶结构模块和方法。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车顶结构,包括:包括塑料面板的多个预装配部件,塑料面板用于覆盖车顶结构中的第一隔室;和电连接模块,电连接模块容纳在塑料面板下方的集成到车顶结构中的第一隔室中。
进一步地,该车顶结构还包括:用于提供无线电或蜂窝通信的天线系统,其中电连接模块耦接至天线系统。
进一步地,天线系统附接至塑料面板。
进一步地,电连接模块包括多个调制解调器以接收和发射无线电或蜂窝信号。
进一步地,该车顶结构包括电连接模块的车顶结构附接至车辆的车身框架。
进一步地,该车顶结构还包括集成到车顶结构中的第二隔室,第二隔室容纳高级驾驶辅助系统模块。
进一步地,车顶结构是铝制车顶结构、固定全玻璃车顶结构、固定半玻璃车顶结构或可移动的天窗结构。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车身框架;和车顶结构,车顶结构包括集成到由车顶结构限定的一个或多个隔室中的一个或多个电气模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知行新能源汽车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未经南京知行新能源汽车技术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10510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