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阻尼动力减振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821100906.0 | 申请日: | 2018-07-1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8479127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05 |
| 发明(设计)人: | 马红军;何峰;李永胜;杨茸;葛洪军;邓隆庆;高冲;任应龙;刘世龙;韩亚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管道局工程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通信电力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2G7/14 | 分类号: | H02G7/14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高永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8 | 代理人: | 周莉 |
| 地址: | 10000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杆件 转动副连接 阻尼件 线夹 本实用新型 动力减振器 正多边形结构 电力工程 电晕现象 机架边框 线路舞动 消耗能量 减振器 中空的 摆动 | ||
1.一种阻尼动力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器包括:机架(1)、多个线夹(2)以及阻尼件(3);
所述机架(1)为中空的正多边形结构,每个线夹(2)与所述机架(1)的一个顶点对应,所述每个线夹(2)设置在其对应的顶点上;
所述阻尼件(3)包括:第一杆件(31)、第二杆件(32)、第三杆件(33)和第四杆件(34),所述第一杆件(31)的一端和所述第二杆件(32)的一端通过同一转动副连接至所述机架(1)的一个框边上,所述第一杆件(3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杆件(33)的一端通过转动副连接,所述第二杆件(32)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杆件(34)的一端通过转动副连接,所述第三杆件(33)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杆件(34)的另一端通过转动副连接;
所述阻尼件(3)位于所述机架(1)的内部空间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件(3)还包括:第一重锤(35)和第二重锤(36);
所述第一重锤(35)包括:第一连接杆(351)和第一锤体(352),所述第一锤体(352)通过所述第一连接杆(351)与所述第三杆件(33)连接;
所述第二重锤(36)包括:第二连接杆(361)和第二锤体(362),所述第二锤体(362)通过所述第二连接杆(361)与所述第四杆件(34)连接;
所述第一重锤(35)和所述第二重锤(36)位于所述第一杆件(31)、所述第二杆件(32)、所述第三杆件(33)和所述第四杆件(34)围成的闭环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锤体(352)和所述第二锤体(362)位于所述第三杆件(33)和所述第四杆件(34)的上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杆件(31)、所述第二杆件(32)、所述第三杆件(33)和所述第四杆件(34)的长度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1)包括两个子体,所述子体为与所述机架(1)相同的正多边形结构;
所述两个子体叠放后,形成所述机架(1)。
6.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1)的框边上设置有镂空部分。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夹(2)包括:连接部(21)和夹线部(22);
所述连接部(21)的一端与所述机架(1)的顶点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夹线部(22)连接;
所述夹线部(22)用于夹持线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线部(22)为卡环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线部(22)包括固定段(221)和拆卸段(222);
所述固定段(221)与所述连接部(21)连接,所述拆卸段(222)与所述固定段(221)可拆卸连接;
所述拆卸段(222)与所述固定段(221)对接后形成线路容纳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管道局工程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通信电力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管道局工程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通信电力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100906.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调式防振锤
- 下一篇:一种输电线路防风辅助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