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应用于虚拟现实设备的隔热件及虚拟现实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821095059.3 | 申请日: | 2018-07-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8384246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5 |
发明(设计)人: | 龙寿伦;李耀辉;熊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多哚新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27/01 | 分类号: | G02B27/01;H05K5/02;H05K7/20 |
代理公司: | 北京弘权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3 | 代理人: | 逯长明;许伟群 |
地址: | 518057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科技园***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虚拟现实设备 隔热板 隔热件 用户面部 变形部 隔热 凸起 隔热空腔 本实用新型 船形结构 勾形结构 用户体验 遮光组件 直接传递 散发 撑起 隔档 毛形 贴合 支撑 应用 配合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应用于虚拟现实设备的隔热件及虚拟现实设备,隔热件包括:隔热板和数个隔热凸起。隔热板包括接触变形部、两个连接部和两个支撑部,通过支撑部和连接部将接触变形部撑起,使得接触变形部与虚拟现实设备主体之间形成足够的空间,便于隔热凸起的安装,并使隔热板呈船形结构。隔热凸起可使隔热板与虚拟现实设备主体形成多个隔热空腔,以便于热量的散发,避免热量直接与用户面部接触。使用时,隔热件通过毛形结构和勾形结构的配合,固定在遮光组件上,使得隔热板贴合于虚拟现实设备主体靠近用户面部的那一侧,虚拟现实设备产生的热量经过隔热空腔散发,并由隔热板进行隔档,热量不会直接传递至用户面部,提高用户体验。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虚拟现实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虚拟现实设备的隔热件及虚拟现实设备。
背景技术
虚拟现实技术是一种在计算机上生成的三维环境中提供沉浸感觉的技术,该技术是仿真技术、计算机图形学、人机接口技术、多媒体技术、传感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等多种技术的综合。虚拟现实设备本质上是利用虚拟现实技术的人机交互设备,常见的虚拟现实设备,例如VR(Virtual Reality,虚拟现实)眼镜,能将用户对外界的视觉、听觉等感知封闭,引导其产生身在虚拟环境中的感觉。
典型的虚拟现实设备如图1所示,包括虚拟现实设备主体5,对称设置于虚拟现实设备主体5两侧的佩戴用发带7,以及安装在虚拟现实设备主体5靠近用户面部一侧的遮光组件6,虚拟现实设备主体5内设置有虚拟现实光学组件和PCBA板等。佩戴时,遮光组件6与用户的面部紧密贴合,利用虚拟现实光学组件中的镜头和屏幕成像,给用户带来类似真实环境的感官体验。
但是,由于虚拟现实设备中的PCBA板上集成大量电子元器件,例如MCU(MasterControl Unit)、显示屏、传感器等,这些元器件均为半导体元件,在运行时,这些元器件会产生热量。且在佩戴虚拟现实设备时,用户的面部与虚拟现实设备主体5的后壳距离较近,使得PCBA板位于用户额头附近,而PCBA板的中部和端部易产生较多的热量,导致热量直接传递至用户面部,使用户产生不适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应用于虚拟现实设备的隔热件及虚拟现实设备,以解决在使用虚拟现实设备时产生的热量易直接传递至面部,影响用户使用效果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应用于虚拟现实设备的隔热件,包括:隔热板和数个隔热凸起,其中,
所述隔热板包括接触变形部、两个连接部和两个支撑部;
所述接触变形部的两端分别连接一连接部,两个所述连接部沿接触变形部的中心线对称;每一所述连接部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一支撑部;所述支撑部的内表面与接触变形部的内表面平行;所述接触变形部、连接部和支撑部顺次连接形成船形结构;
所述隔热凸起设置于所述接触变形部的内表面上,每个隔热凸起沿接触变形部的长度方向排列;
相邻两个所述隔热凸起以及对应的接触变形部的内表面形成隔热空腔。
可选地,所述隔热板还包括设置于接触变形部和连接部之间的过渡部,每个所述过渡部的一端分别与接触变形部的一端连接,每个所述过渡部的另一端分别与连接部的一端连接;所述接触变形部、过渡部、连接部和支撑部顺次连接形成船形结构。
可选地,所述过渡部呈弧形,所述接触变形部、过渡部、连接部和支撑部顺次连接形成碗形结构。
可选地,所述隔热凸起的长度L1占接触变形部宽度H1的50%~100%。
可选地,所述隔热凸起的底面与支撑部的内表面平齐。
可选地,还包括与所述隔热板连接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与隔热板呈角度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多哚新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深圳多哚新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09505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光学模组结构及AR/VR眼镜
- 下一篇:虚拟现实眼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