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带失重保障装置的电梯有效
| 申请号: | 201821063606.X | 申请日: | 2018-07-0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8516726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19 |
| 发明(设计)人: | 吴雄伟;张月;曹鼎;沈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潮响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6B11/02 | 分类号: | B66B11/02;B66B5/18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10018 浙江省杭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轿厢 保障装置 阻尼杆 失重 定位导向孔 传动杆 铰接 电子元器件 铰接配合 扶手 电梯 穿过 本实用新型 传动输入端 安全系数 钝角结构 机械操作 铰接部位 轿厢侧壁 所在平面 装置结构 铰接部 延伸 张开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失重保障装置的电梯,包括轿厢和失重保障装置,失重保障装置包括:铰接于轿厢处的扶手;与扶手传动输入端铰接配合、且延伸至轿厢底部的第一传动杆;铰接于轿厢下方、且与第一传动杆铰接配合的第二传动杆;开设于轿厢底部的两定位导向孔;安装于轿厢底部的两根阻尼杆,两阻尼杆分别穿过各定位导向孔设置,两阻尼杆相互铰接,且远离铰接部位的端部分别穿过对应定位导向孔、且延伸至轿厢侧壁所在平面的阻尼端,两阻尼杆在铰接部形成向上张开的钝角结构。整个装置结构简单,完全机械操作,不需要涉及到任何的电子元器件,从而避免电子元器件工作不稳定的情况,大大提高自身的安全系数。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梯,尤其是一种带失重保障装置的电梯。
背景技术
电梯是指服务于建筑物内若干特定的楼层,其轿厢主要在运行竖直方向上运行,19世纪中期开始出现液压电梯,至今仍在低层建筑物上应用。且随着技术的改进,电梯技术发展的越来越成熟、安全,至20世纪末电梯采用永磁同步曳引机作为动力,大大缩小了机房占地,并且具有能耗低、节能高效、提升速度快等优点,极大地助推了房地产向超高层方向发展。
由于现有的电梯技术已经成熟,特别包括且不限于电梯的曳引装置、抱闸装置及封星技术等,都已经是电梯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现有技术。如,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为CN102887415B的“电梯”专利、授权公告号为CN103910269B的“电梯”专利、及授权公告号为CN204057529U的“电梯”专利中,都公开了关于电梯结构和功能的基本技术方案,而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为CN204958080U的“悬挂式电梯曳引机架”专利中对于电梯内曳引机架的结构进行了公开,除此之外,还有大量的电梯技术被公布,这些公布的技术特点是在于提高电梯的舒适性、安全性。
但是,在社会上使用的电梯在使用过程中会遇到因为外部电源或电梯自身质量问题而出现失重-即自由落体的情况。虽然网上有很多在电梯失重时,如何最大限度降低对人体伤害的方法,如背部贴靠电梯内壁,双腿微弯,但是这些方法都属于被动保护,而且是通过人体肉躯去承受落体的加速度,实属无奈中的唯一保护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安全性高,操作简单的带失重保障装置的电梯。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带失重保障装置的电梯,包括轿厢、门机、轿架、牵引绳、曳引系统和电气控制系统,所述失重保障装置包括传动机构和阻尼机构;所述传动机构包括:
铰接于轿厢处的扶手,该扶手包括位于轿厢内侧的握持端、及位于轿厢外侧的传动输入端;
与扶手传动输入端铰接配合、且延伸至轿厢底部的第一传动杆;
铰接于轿厢下方的第二传动杆,该第二传动杆包括与第一传动杆铰接配合的联动端、及与该联动端位置相对的传动输出端;所述阻尼机构包括:
开设于轿厢底部的定位导向孔,该定位导向孔的数量为两个,两定位导向孔对称设置于轿厢底部、且位于传动输出端的上方;
安装于轿厢底部的两根阻尼杆,两阻尼杆分别穿过各定位导向孔设置,两阻尼杆包括相互铰接配合的铰接部,及穿过对应定位导向孔、且延伸至轿厢侧壁所在平面的阻尼端,其中铰接部与传动输出端铰接配合,两阻尼杆在铰接部形成向上张开的钝角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潮响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杭州潮响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06360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节能静音电梯
- 下一篇:一种电梯轿顶安全窗组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