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自动破窗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821062898.5 | 申请日: | 2018-07-0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8809338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03 |
| 发明(设计)人: | 许建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理工学院 |
| 主分类号: | A62B3/00 | 分类号: | A62B3/00 |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精诚新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5218 | 代理人: | 何家富 |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冲头 腔体 弹簧 顶杆 破窗装置 主体梁 本实用新型 弹性势能 汽车 压缩状态 一端开口 第一端 开口处 动能 移动 触发 穿入 底面 卡接 破窗 开口 施加 体内 退出 脱离 转化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自动破窗装置,包括第一部件,所述第一部件包括主体梁、冲头、第一弹簧和顶杆,所述冲头和第一弹簧设置在所述主体梁的一端所形成的腔体内,所述腔体一端开口,所述冲头的尖端位于所述腔体的开口处,所述顶杆的第一端沿所述主体梁移动穿入腔体和所述冲头实现卡接,所述第一弹簧设置在所述冲头和所述腔体的底面之间,并处于压缩状态;在所述顶杆上施加向外的作用力可使所述顶杆从所述腔体退出,并和所述冲头脱离,所述第一弹簧的弹性势能转化为所述冲头的动能。本实用新型的汽车自动破窗装置,通过触发所述顶杆的移动,实现所述冲头的尖端在所述弹簧的弹性势能的作用下从所述腔体的开口冲出,实现破窗目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行车安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自动破窗装置。
背景技术
基于客车安全的要求,中国的法规规定,每辆客车都必须在其靠近车窗的座位旁边装备有安全锤。乘客在客车遇到危险的时候可以通过破窗锤击破车窗玻璃而逃生。但是这种传统的逃生方式有其明显的弊端:首先,没有使用过破窗锤的乘客不一定能正确的使用;而且用破窗锤不一定能能快速的击碎车窗,使用安全锤破窗的效率低下,影响逃生效率;最后,安全锤还存在丢失风险。
目前也有一些汽车自动破窗装置,采用机械、电力但未能有效兼顾可靠性、成本、结构尺寸、安装便利、防止误触发等方面,影响汽车自动破窗装置的普及。
因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致力于开发一种汽车自动破窗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汽车自动破窗装置,能固定安装在靠近车窗的位置,手动或电动控制冲头产生出稳定的冲击力,能可靠的实现破窗目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自动破窗装置,包括第一部件,所述第一部件包括主体梁、冲头、第一弹簧和顶杆,所述冲头和第一弹簧设置在所述主体梁的一端所形成的腔体内,所述腔体一端开口,所述冲头的尖端位于所述腔体的开口处,所述顶杆的第一端沿所述主体梁移动穿入腔体和所述冲头实现卡接,所述第一弹簧设置在所述冲头和所述腔体的底面之间,并处于压缩状态;在所述顶杆上施加向外的作用力可使所述顶杆从所述腔体退出,并和所述冲头脱离,所述第一弹簧的弹性势能转化为所述冲头的动能。
进一步的,还包括第二部件,所述第二部件包括连接端和旋转基座,所述旋转基座和所述主体梁轴连接,所述旋转基座的基座侧面和所述顶杆的第二端接触,并推动所述顶杆穿入所述腔体;
所述第一部件还包括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沿所述顶杆的轴向设置在所述顶杆和所述主体梁之间,提供预紧力使所述基座侧面和所述顶杆的第二端保持接触;
所述旋转基座的基座侧面设置有凹槽;当所述顶杆的第二端和所述凹槽接触时,所述第二弹簧推动所述顶杆向凹槽的底部移动,所述顶杆的第一端从所述腔体脱离。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部件的连接端固定,所述凹槽设置在所述旋转基座的底部,水平状态的所述主体梁在重力作用下旋转,当所述主体梁旋转至垂直状态时,实现所述顶杆和所述凹槽的接触。
进一步的,还包括第三部件,所述第三部件包括挂钩、挂钩弹簧和挂钩固定架,通过所述挂钩和所述主体梁的挂架卡合,使第一部件保持水平状态;所述挂钩可旋转和所述挂架脱离。
进一步的,所述主体梁固定,所述凹槽设置在所述旋转基座的指定位置,通过所述第二部件的连接端带动所述旋转基座旋转,实现所述顶杆和所述凹槽的接触。
进一步的,所述顶杆和所述旋转基座之间还设置有小球,所述小球可落入所述凹槽。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部件的主体梁固定,所述第一部件还包括第三弹簧,所述第三弹簧设置在所述顶杆所述主体梁之间,用于提供预紧力使所述顶杆和所述冲头保持卡接状态;直接施加在所述顶杆的第二端一个向外的拉力,可实现所述顶杆和所述冲头的脱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理工学院,未经厦门理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06289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手动击碎玻璃装置
- 下一篇:一种应用纳米技术的碳氧交换型自主呼吸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