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自动破窗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821062898.5 | 申请日: | 2018-07-0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8809338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03 |
| 发明(设计)人: | 许建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理工学院 |
| 主分类号: | A62B3/00 | 分类号: | A62B3/00 |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精诚新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5218 | 代理人: | 何家富 |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冲头 腔体 弹簧 顶杆 破窗装置 主体梁 本实用新型 弹性势能 汽车 压缩状态 一端开口 第一端 开口处 动能 移动 触发 穿入 底面 卡接 破窗 开口 施加 体内 退出 脱离 转化 | ||
1.一种汽车自动破窗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部件(2),所述第一部件(2)包括主体梁(21)、冲头(23)、第一弹簧(22)和顶杆(24),所述冲头(23)和第一弹簧(22)设置在所述主体梁(21)的一端所形成的腔体(25)内,所述腔体(25)一端开口,所述冲头(23)的尖端位于所述腔体(25)的开口处,所述顶杆(24)的第一端(241)沿所述主体梁(21)移动穿入所述腔体(25)和所述冲头(23)实现卡接,所述第一弹簧(22)设置在所述冲头(23)和所述腔体(25)的底面之间,并处于压缩状态;在所述顶杆(24)上施加向外的作用力可使所述顶杆(24)从所述腔体(25)退出,并和所述冲头(23)脱离,所述第一弹簧(22)的弹性势能转化为所述冲头(23)的动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自动破窗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部件(1),所述第二部件(1)包括连接端(11)和旋转基座(12),所述旋转基座(12)和所述主体梁(21)轴连接,所述旋转基座(12)的基座侧面(121)和所述顶杆(24)的第二端(242)接触,并推动所述顶杆(24)穿入所述腔体(25);
所述第一部件(2)还包括第二弹簧(28),所述第二弹簧(28)沿所述顶杆(24)的轴向设置在所述顶杆(24)和所述主体梁(21)之间,提供预紧力使所述基座侧面(121)和所述顶杆(24)的第二端(242)保持接触;
所述旋转基座(12)的基座侧面(121)设置有凹槽(122);当所述顶杆(24)的第二端(242)和所述凹槽(122)接触时,所述第二弹簧(28)推动所述顶杆(24)向凹槽(122)的底部移动,所述顶杆(24)的第一端(241)从所述腔体(25)脱离。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自动破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部件(1)的连接端(11)固定,所述凹槽(122)设置在所述旋转基座(12)的底部,水平状态的所述主体梁(21)在重力作用下旋转,当所述主体梁(21)旋转至垂直状态时,实现所述顶杆(24)和所述凹槽(122)的接触。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自动破窗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部件(3),所述第三部件(3)包括挂钩(31)、挂钩弹簧(32)和挂钩固定架(33),通过所述挂钩(31)和所述主体梁(21)的挂架(211)卡合,使第一部件(2)保持水平状态;所述挂钩(31)可旋转和所述挂架(211)脱离。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自动破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梁(21)固定,所述凹槽(122)设置在所述旋转基座(12)的指定位置,通过所述第二部件(1)的连接端(11)带动所述旋转基座(12)旋转,实现所述顶杆(24)和所述凹槽(122)的接触。
6.如权利要求2-5任意一项所述的汽车自动破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杆(24)和所述旋转基座(12)之间还设置有小球(27),所述小球(27)可落入所述凹槽(122)。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自动破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件(2)的主体梁(21)固定,所述第一部件(2)还包括第三弹簧(29),所述第三弹簧(29)设置在所述顶杆(24)所述主体梁(21)之间,用于提供预紧力使所述顶杆(24)和所述冲头(23)保持卡接状态;
直接施加在所述顶杆(24)的第二端(242)一个向外的拉力,可实现所述顶杆(24)和所述冲头(23)的脱离。
8.如权利要求1-5、7任意一项所述的汽车自动破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腔体(25)的开口处设置有阻挡装置(251),所述冲头(23)设置有限位面(231),所述限位面(231)和阻挡装置(251)接触时,完成所述冲头(23)的撞击工作行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理工学院,未经厦门理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062898.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手动击碎玻璃装置
- 下一篇:一种应用纳米技术的碳氧交换型自主呼吸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