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低成本轮毂旋压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821040946.0 | 申请日: | 2018-07-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8341573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08 |
发明(设计)人: | 吴金彻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申利卡铝业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53/26 | 分类号: | B21D53/26;B21D37/10;B21D22/16;B21D45/04 |
代理公司: | 泉州市潭思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21 | 代理人: | 程昭春 |
地址: | 362304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顶料模 下模 尾顶 模具 本实用新型 下模具结构 轮毂旋压 低成本 轮辐 成型 可拆卸安装 可上下移动 轮毂内表面 结构选择 快速脱模 螺栓安装 生产效率 传统的 导向块 定位套 分体式 轮辐腔 整体式 顶杆 轮毂 容纳 配合 开发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低成本轮毂旋压模具,包括尾顶、顶料模、下模、定位套、连接块、导向块以及顶杆,所述尾顶设于顶料模的上方,尾顶与顶料模之间形成有用于容纳轮辐的轮辐腔,所述连接块可上下移动的安装在下模内,所述顶料模通过螺栓安装在连接块上,且所述顶料模位于下模的上方与下模配合用于成型轮毂内表面。本实用新型采用顶料模与下模可拆卸安装组成分体式的下模具结构,对比传统的整体式下模具结构,能极大的节省了模具的开发成本,可根据轮辐的结构选择顶料模,将不同顶料模安装在下模上来成型不同轮毂,并且,可实现快速脱模,生产效率更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低成本轮毂旋压模具。
背景技术
轮毂又叫轮圈、轱辘、胎铃,汽车轮胎内以轴为中心用于支撑轮胎的圆柱形金属部件,通俗地说,就是车轮中心安装车轴的部位,是连接制动鼓(制动盘)、轮盘和半轴的重要零部件。目前常规轮毂的制造大多旋压成型,而旋压模具是铸旋铝车轮旋压成形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了旋压工艺的稳定性。
现有旋压模具结构通常都是整体式结构,模具损坏后的维修和更换费用巨大,而且脱模较为困难,并且,轮毂的样式较多,造成模具开发成本的上升,而轮毂一般由轮辐和轮辋组成,大部分轮毂结构上的差异主要都是体现在轮辐上,轮辋的结构差异较小,因此轮辋部分模具的适用性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以上不足之处,提供了一种分体式结构、能有效降低模具开发成本的低成本轮毂旋压模具。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方案是:一种低成本轮毂旋压模具,包括尾顶、顶料模、下模、定位套、连接块、导向块以及顶杆,所述尾顶设于顶料模的上方,尾顶与顶料模之间形成有用于容纳轮辐的轮辐腔,所述连接块可上下移动的安装在下模内,所述顶料模通过螺栓安装在连接块上,且所述顶料模位于下模的上方与下模配合用于成型轮毂内表面;
所述定位套安装在连接块的上侧,定位套内开设有定位孔,所述尾顶上设有用于对中放置轮毂的定位杆,所述定位杆向下延伸设置并活动穿设于定位孔内以便定位安装尾顶;
所述导向块安装在连接块的下侧,下模内开设有导向孔,所述导向块可上下活动的穿设于导向孔内以导向连接块和顶料模的运动方向;
所述下模的下方设有顶杆,所述顶杆活动穿设于下模内用于带动导向块、连接块和顶料模上下运动从而实现顶料模与下模的分离。
进一步的,为了定位安装定位杆,从而保证轮毂的安装精度;所述定位杆包括位于上侧的小轴段和位于下侧的大轴段,小轴段的轴径小于大轴段的轴径,所述小轴段的外表面设有外螺纹,所述尾顶的中间设有上下贯穿尾顶的通孔,通孔由螺纹孔和位于螺纹孔下方的安装孔组成,螺纹孔的孔径、安装孔的孔径分别与小轴段的轴径、大轴段的轴径相适应,大轴段的上部位于安装孔内,小轴段的下部与螺纹孔螺纹连接,且所述小轴段的上部穿出螺纹孔后螺纹连接有锁紧螺母。
进一步的,为了实现顶料模与下模的无间隙衔接,保证轮毂的成型精度;所述顶料模的外轮廓包括用于成型轮毂R角的弧形面、由弧形面上端向内延伸的轮辐面、由弧形面下端水平向内延伸的连接平面、由连接平面倾斜向下延伸的连接斜面以及由连接斜面竖直向下延伸的定位面,所述连接斜面与水平面形成的夹角为45°,所述下模上开设有用于安装连接块的安装腔,安装腔的内壁面与定位面接触配合;所述下模的外轮廓包括由安装腔上端倾斜向上延伸与顶料模的连接斜面接触配合的接触斜面、由接触斜面水平向外延伸与顶料模的连接平面接触配合的接触平面以及由接触平面向下延伸用于成型轮辋的成型面。
进一步的,为了不干涉轮辐R角的成型,同时,为了避开旋压成型的受力起始点,以免下模受外力变形,加大与顶料模之间的夹紧力,从而影响到顶料模与下模的分离;当所述轮毂毛坯安装在所述模具内时,所述连接平面与接触平面接触配合的水平面位于轮辋与轮辐连接点上方的7-8mm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申利卡铝业发展有限公司,未经福建申利卡铝业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04094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散热铝管成型装置
- 下一篇:一种合页组装机的压型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