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微型十字立交桥有效
| 申请号: | 201821032153.4 | 申请日: | 2018-07-0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8685364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2 |
| 发明(设计)人: | 上官卫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官卫军 |
| 主分类号: | E01C1/04 | 分类号: | E01C1/04 |
| 代理公司: | 温州市品创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47 | 代理人: | 程春生 |
| 地址: | 321100 浙江省金华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横向道路 纵向道路 行车道 十字路口 本实用新型 表面设置 支撑梁 立交桥 同一水平面 下凹圆弧形 电动车 地下过道 人车分流 横桥 慢速 人行 上桥 人行道 | ||
1.一种微型十字立交桥,包括地面(10),其特征在于:所述地面(10)的表面设置有人行道(3),所述地面(10)的底端设置有纵向道路(2),所述纵向道路(2)为下凹圆弧形结构,所述纵向道路(2)低于地面(10)的间距为5米,所述纵向道路(2)为双向十车道,单向所述纵向道路(2)依次为纵向一车道(21)、纵向二车道(22)、纵向三车道(23)、纵向四车道(24)和纵向五车道(25),所述纵向一车道(21)和纵向二车道(22)为慢速行车道,所述纵向三车道(23)为过渡行车道,所述纵向四车道(24)和纵向五车道(25)为快速行车道,所述纵向道路(2)的中部上方固定连接有支撑梁(8),所述支撑梁(8)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横向道路(5)的中部,所述横向道路(5)的两端与地面(10)的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横向道路(5)的底端与和地面(10)之间还设置有支撑柱(11),所述横向道路(5)为上凸圆弧形结构,所述横向道路(5)的中心线与纵向道路(2)的中心线的夹角为90°,所述横向道路(5)为双向十车道,所述横向道路(5)依次为横向一车道(51)、横向二车道(52)、横向三车道(53)、横向四车道(54)和横向五车道(55),所述横向一车道(51)和横向二车道(52)为慢速行车道,所述横向三车道(53)为过渡行车道,所述横向四车道(54)和横向五车道(55)为快速行车道,所述纵向一车道(21)与第一换向车道(1)相连接,所述第一换向车道(1)的底端通过支撑柱(11)与地面(10)固定连接,所述纵向道路(2)两侧的第一换向车道(1)为一组,每组所述第一换向车道(1)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掉头车道(4),所述横向二车道(52)与第二换向车道(6)固定连接,所述横向道路(5)两侧的第二换向车道(6)为一组,所述第二换向车道(6)共设置有两组,每组所述第二换向车道(6)的末端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掉头车道(7),所述第二掉头车道(7)的底端通过支撑座(12)与横向道路(5)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型十字立交桥,其特征在于:所述人行道(3)为井字型结构,所述人行道(3)的井字型两边分别设置在纵向道路(2)和横向道路(5)的两侧,且所述人行道(3)的拐角处之间横跨纵向道路(2)设置有人行横桥(9)。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型十字立交桥,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道路(2)为机动车专用道,所述纵向道路(2)为双向行车道,所述纵向道路(2)的中心处低于地面(10)上表面5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型十字立交桥,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道路(5)为机动车专用道,所述横向道路(5)为双向行车道,所述横向道路(5)的中心处高于地面(10)上表面2.5米。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型十字立交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掉头车道(7)为圆弧形结构,所述第二掉头车道(7)的宽度大于第二换向车道(6)的宽度,所述第二掉头车道(7)高于地面(10)上表面5米。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型十字立交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掉头车道(4)为圆弧形结构,第一掉头车道(4)和纵向道路(2)之间的间距大于2.5米。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型十字立交桥,其特征在于:所述人行道(3)为行人、自行车和电动车专用道。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微型十字立交桥,其特征在于:所述人行横桥(9)的两侧设置有护栏,所述人行横桥(9)共设置有两组,所述人行横桥(9)的底端与纵向道路(2)之间的间距大于2.5米。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型十字立交桥,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道路(5)和纵向道路(2)的中心处均设置有隔离带(1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官卫军,未经上官卫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032153.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