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FSEC电动能源方程式赛车的斜齿行星减速箱有效
申请号: | 201821011111.2 | 申请日: | 2018-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8348466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08 |
发明(设计)人: | 郑琳;陶予琦;罗跃纲;刘长红;刘岩川;唐建波;冯长建;孙胜利;潘亮;韩东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民族大学 |
主分类号: | F16H57/08 | 分类号: | F16H57/08;F16H57/021;F16H57/023;F16H57/029 |
代理公司: | 大连智高专利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21235 | 代理人: | 李猛 |
地址: | 116600 辽宁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太阳轮 左行星架 角接触球轴承 电动能源 右行星架 行星轮 内六角螺栓 深沟球轴承 行星减速箱 内齿圈 斜齿 轴孔 本实用新型 传动效率高 重合系数 减速箱 开口端 传动 增扭 噪音 减速 | ||
一种FSEC电动能源方程式赛车的斜齿行星减速箱,属于FSEC电动能源方程式赛车的减速箱技术领域。包括太阳轮、行星轮、角接触球轴承、深沟球轴承A、内六角螺栓B、左行星架、右行星架和内齿圈;行星轮一端通过角接触球轴承与左行星架连接,另一端通过角接触球轴承与右行星架连接,太阳轮一端通过深沟球轴承A与左行星架连接,太阳轮内设置轴孔,轴孔开口端位于太阳轮左侧,太阳轮与行星轮位于内齿圈内部,左行星架和右行星架通过内六角螺栓B连接。本实用新型能够在实现减速增扭作用的前提下,兼具有质量轻,噪音小,传动效率高,重合系数大、传动更加平稳的特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FSEC电动能源方程式赛车的减速箱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FSEC电动能源方程式赛车的斜齿行星减速箱。
背景技术
FSEC是中国大学生电动方程式汽车大赛,要求按照赛事规则和赛车制造标准,在一年的时间内自行设计和制造出一辆在加速、制动、操控性等方面具有优异表现的电动能源的小型单人座休闲方程式赛车,并能够成功完成全部赛事环节的比赛;通常的FSEC赛事中采用的传动形式基本分为四种,第一种为一级链传动,第二种为二级链传动,第三种为普通斜齿减速箱加链传动,最后一种为行星减速箱加链传动;其中所采用的行星减速箱为直齿行星减速箱,这种形式的减速箱主要具有以下缺点:噪音大、传动不平稳,在设计加工的过程中容易产生较大误差,使轴承受力不平衡而失效,导致减速箱无法正常运转;此外,由于减速箱加工精度要求较高,一般加工厂加工类似零件成本较高,导致FSEC赛事的减速箱不是成本过高就是需要采用标准减速箱,这种标准减速箱一般运用于工业,体积较大,且参数与所设计的赛车不匹配,导致无法发挥出赛车最佳性能,所以急需一种性价比高而又能适应赛车电动能源输出参数的一种契合FSEC电动能源方程式赛车的减速箱。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FSEC电动能源方程式赛车的减速箱不适配赛车,噪音大、传动不平稳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FSEC电动能源方程式赛车的斜齿行星减速箱。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FSEC电动能源方程式赛车的斜齿行星减速箱,包括太阳轮、行星轮、角接触球轴承、深沟球轴承A、内六角螺栓B、左行星架、右行星架和内齿圈;所述左行星架设置安装角接触球轴承的轴承孔A和安装深沟球轴承A的轴承孔B,轴承孔B位于左行星架中间,右行星架设置安装角接触球轴承的轴承孔A,行星轮一端通过角接触球轴承与左行星架连接,另一端通过角接触球轴承与右行星架连接,太阳轮一端通过深沟球轴承A与左行星架连接,太阳轮内设置轴孔,太阳轮与行星轮斜齿啮合,行星轮与内齿圈斜齿啮合,太阳轮与行星轮位于内齿圈内部,左行星架和右行星架通过内六角螺栓B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左行星架设置连接座,右行星架一侧连接左行星架的连接座,连接座伸入内齿圈内部,右行星架另一侧设置输出轴。
进一步的,所述行星轮的齿轮模数为2~2.5,螺旋角为15°~30°,太阳轮的齿轮模数为2~2.5,螺旋角为15°~30°,内齿圈的齿轮模数为2~2.5,螺旋角为15°~30°。
进一步的,所述内齿圈左侧设置O型密封圈,O型密封圈左侧设置左外壳,左外壳上设置有安装孔的基座部分,左外壳上设置安装内六角螺栓A的孔,左外壳中央设置安装唇形密封圈A的孔。
进一步的,所述内齿圈右侧设置O型密封圈,O型密封圈右侧设置右外壳,右外壳中间有穿过输出轴的轴孔,轴孔内有深沟球轴承B和唇形密封圈B,唇形密封圈B位于深沟球轴承B右侧,右外壳上设置安装内六角螺栓A的孔。
进一步的,所述内齿圈外侧设置穿过内六角螺栓A的槽,左外壳、内齿圈、右外壳通过内六角螺栓A依次连接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右外壳上对称设置出油孔和进油孔。
进一步的,所述行星轮的数量为3个,等间隔角度的设置在太阳轮四周。
进一步的,所述左行星架上设置有减重孔A,减重孔A均匀分布在连接座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民族大学,未经大连民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01111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