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前侧车门框架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20988270.1 | 申请日: | 2018-06-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84527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01 |
发明(设计)人: | 苏改;龚广喜;陈立锋;常小意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英捷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J5/04 | 分类号: | B60J5/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建***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门内板 车门外板 框架结构 下部主体 侧车门 防撞钢梁 加强板 支撑板 管梁 车门 前门 窗框件 汽车 焊接 本实用新型 一体成型的 车门框架 冲击能量 膨胀结构 吸能结构 向前倾斜 下窗框 侧碰 增设 吸收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前侧车门框架结构,其中,所述汽车前侧车门框架结构包括车门内板和车门外板,所述车门内板由一体成型的车门内板上部窗框件和车门内板下部主体件组成,在所述车门内板上部窗框件的下窗框与所述车门内板下部主体件之间焊接有车门外板加强板,位于所述车门外板加强板下部的所述车门内板下部主体件上安装有前门管梁,所述车门内板下部主体件由下至上依次焊接有向前倾斜的车门防撞钢梁、车门外板支撑板,所述车门外板加强板、所述车门防撞钢梁、所述前门管梁和所述车门外板支撑板通过膨胀结构胶与所述车门外板固定连接。该汽车前侧车门框架结构通过在车门内板与车门外板之间增设车门防撞钢梁、车门外板支撑板、前门管梁吸能结构,吸收及分散侧碰时车门框架结构所承受的冲击能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车门技术领域,具有涉及一种汽车前侧车门框架结构。
背景技术
车门是为驾驶员和乘客提供进入车辆的通道,并隔绝车外干扰,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侧面撞击,保护乘员。车门的好坏主要体现在车门防撞性能、车门密封性能、车门开合便利性能等。防撞性能尤为重要,因为车辆发生侧碰时,缓冲距离很短,很容易伤到车内人员。2018年最新C-NCAP管理规则汽车侧碰实验中,侧碰器由950kg调整为1400kg,碰撞器的高度增加了50mm,而且侧碰器侧碰速度不变,侧面碰撞要求提高,因此传统汽车车门框架结构无法满足最新C-NCAP管理规则。
受国家节能减排政策影响,以及新能源汽车续驶里程需求越来越高,车身重量化成为了重要的解决方案,车身轻量化贡献从车身的零部件轻量化积累而成。汽车车门框架结构轻量化需满足侧面碰撞性能指标,即保证汽车车门框架结构发生侧面碰撞时不能因受到严重挤压产生较大侵入量,避免对驾乘人员造成伤害。
汽车车门框架结构既要具有轻量化性能,又要具有足够的刚度和强度来防止侧碰发生时以保证驾乘人员的安全性,目前传统车门钣金结构无法在满足轻量化性能同时满足足够的刚度与强度以保证安全性能。为了降低车门重量,通常通过降低车门钣金零部件厚度,以满足车门结构轻量化性能,但同时也降低了车门刚度、强度及安全性能。为了提高了车门刚度、强度及增强侧面碰撞安全性能,在车门结构上增设加强板等结构,但是增强了车门重量,不满足车门轻量化性能需求。
因此,亟待开发一种既能满足轻量化性能要求的,又能满足刚度、强度及安全性能指标的车门框架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型提供了一种汽车前侧车门框架结构,该汽车前侧车门框架结构通过在车门内板与车门外板之间增设车门防撞钢梁、车门外板支撑板、前门管梁吸能结构,发生侧碰时能量会沿车门防撞钢梁、车门外板支撑板、前门管梁向车门前后传递,吸收及分散侧碰时车门框架结构所承受的冲击能量。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前侧车门框架结构,其中,所述汽车前侧车门框架结构包括车门内板和车门外板,所述车门内板由一体成型的车门内板上部窗框件和车门内板下部主体件组成,在所述车门内板上部窗框件的下窗框与所述车门内板下部主体件之间焊接有车门外板加强板,位于所述车门外板加强板下部的所述车门内板下部主体件上安装有前门管梁,所述车门内板下部主体件由下至上依次焊接有向前倾斜的车门防撞钢梁、车门外板支撑板,所述车门外板加强板、所述车门防撞钢梁、所述前门管梁和所述车门外板支撑板通过膨胀结构胶与所述车门外板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车门内板由一体成型的车门内板上部窗框件和车门内板下部主体件组成,所述车门内板下部主体件为向内凹的立体结构,所述车门内板下部主体件包括后上侧的车门门锁安装部位、中部开口区域以及所述中部开口区域外围向外凸起的车门内板下部主体件框架,包围在所述中部开口区域的所述车门内板下部主体件框架的内边缘形成有卡接孔,所述卡接孔用于固定和安装内饰件,所述车门门锁安装部位安装有车门门锁加强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英捷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无锡英捷汽车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98827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拼装式铝合金风道门板
- 下一篇:一种汽车后侧车门框架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