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壳程结构段间冷却器有效
申请号: | 201820942756.1 | 申请日: | 2018-06-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8476050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05 |
发明(设计)人: | 邢芳;国德文;刘斌;张忠宽;韩永强;李晓丹;李明杰;王印力;赵万里;巴东平;张智;郑春阳;刘继玲;张晏崧;蔡林钊;柳胤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D7/16 | 分类号: | F28D7/16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韩建伟;谢湘宁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容纳腔 管束 连通 第二腔体 第一腔体 本实用新型 段间冷却器 间隔区域 间隔组件 壳程出口 壳程进口 输出面 输入面 双壳程 壳体 长度方向设置 冷却效率 冷却器 内壁 延伸 | ||
1.一种双壳程结构段间冷却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10),所述壳体(10)具有容纳腔、壳程进口(11)和壳程出口(12);
管束(20),沿所述容纳腔的长度方向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所述管束(20)沿所述管束(20)的延伸方向的两侧具有输入面和输出面;
间隔组件(30),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所述管束(20)与所述容纳腔的内壁之间的区域为间隔区域,所述间隔组件(30)将所述间隔区域划分为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壳程进口(11)与所述第一腔体连通,所述壳程出口(12)与所述第二腔体连通,所述输入面与所述第一腔体连通,所述输出面与所述第二腔体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壳程结构段间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束(20)的底部与所述容纳腔的底壁连接,所述管束(20)的顶部与所述容纳腔的顶壁间隔设置,所述间隔组件(30)包括:
第一隔板(31),所述第一隔板(31)位于所述壳程进口(11)和所述壳程出口(12)之间,所述第一隔板(31)的两个边沿分别与所述容纳腔的内壁和所述管束(20)的外表面连接,所述第一隔板(31)将所述间隔区域间隔为所述第一腔体和所述第二腔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壳程结构段间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隔组件(30)还包括:
第二隔板(32),位于所述第一腔体,所述第二隔板(32)沿所述容纳腔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第二隔板(32)的一个边沿与所述容纳腔的内壁连接,所述第二隔板(32)的另一个边沿与所述管束(20)的顶部连接,所述第二隔板(32)位于所述输出面的上方;
第三隔板(33),位于所述第二腔体,所述第三隔板(33)沿所述容纳腔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第三隔板(33)的一个边沿与所述容纳腔的内壁连接,所述第三隔板(33)的另一个边沿与所述管束(20)的顶部连接,所述第三隔板(33)位于所述输入面的上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壳程结构段间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隔组件(30)还包括:
密封件(34),沿所述管束(20)的延伸方向设置在所述管束(20)的顶部,所述密封件(34)与所述管束(20)密封连接,所述第二隔板(32)和所述第三隔板(33)均通过所述密封件(34)与所述管束(20)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壳程结构段间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壳程结构段间冷却器还包括:
过滤网(40),设置在所述管束(20)的所述输入面和/或所述输出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壳程结构段间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束(20)包括:
换热管(21),所述换热管(21)为圆形管,所述换热管(21)沿所述容纳腔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换热管(21)为多个,多个所述换热管(21)间隔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壳程结构段间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束(20)还包括:
上导流板(22),位于多个所述换热管(21)的上方,所述上导流板(22)沿所述换热管(21)的长度方向延伸;
下导流板(23),位于多个所述换热管(21)的下方,所述下导流板(23)沿所述换热管(21)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输入面和所述输出面均位于所述上导流板(22)和所述下导流板(23)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壳程结构段间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束(20)还包括导向件(24),所述导向件(24)与所述上导流板(22)连接,所述导向件(24)沿所述换热管(21)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间隔组件(30)包括密封件(34),所述密封件(34)具有导向槽,所述导向件(24)与所述导向槽配合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942756.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箱体结构换热器
- 下一篇:一种壳管式强制湍流多通道原生污水换热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