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蒸汽加热的水下消音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934360.2 | 申请日: | 2018-06-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8315192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01 |
发明(设计)人: | 董睿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董睿宁 |
主分类号: | G10K11/16 | 分类号: | G10K11/16 |
代理公司: | 合肥维可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35 | 代理人: | 吴明华 |
地址: | 234099 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外套筒 内芯体 蒸汽加热管 蒸汽出口 本实用新型 消音装置 蒸汽加热 浴池 一端封闭 一端开口 噪音环境 蒸汽入口 被罩 减压 出水孔 开口端 连接件 消音垫 蒸汽源 侧壁 内壁 筒体 外接 芯体 加热 蒸汽 噪音 封闭 居民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蒸汽加热的水下消音装置,包括外套筒以及用于对蒸汽进行减压的内芯体,所述内芯体与蒸汽加热管连接,蒸汽加热管外接蒸汽源,所述内芯体的一端为蒸汽入口,另一端为蒸汽出口,所述外套筒为一端封闭另一端开口的筒体,外套筒的开口端通过连接件连接在内芯体上,外套筒的封闭端的内壁上固定有消音垫,外套筒的侧壁均匀的分布有第一出水孔,所述内芯体的蒸汽出口设于外套筒内,并且内芯体被罩在外套筒内,内芯体的蒸汽出口与蒸汽加热管连接。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的降低蒸汽加热管在对浴池加热时产生的噪音,改善浴池周围的噪音环境,提高周围居民的生活质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消隐技术,特别涉及一种基于蒸汽加热的水下消音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社会的发展,节能环保的呼声越来越高,能源再利用技术也在不断的投入到社会生产活动中,蒸汽加热技术就是其中一种。蒸汽加热技术广泛的运用在化工加热、锅炉加热以及日常生活中,尤其是在日常生活中对于浴池的池水加热,在浴池的池水加热中,通常是将蒸汽加热管通入到池水底部,蒸汽从池水的底部对池水进行加热。但是在蒸汽加热池水时,由于蒸汽压力大于池水压力,蒸汽在向池水供热时,对池水会产生较强的冲击力,从而使池水产生强烈的震动,容易造成较大的噪音,而浴池通常都是开设在人口密集区域,因而噪音容易影响周围环境。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基于蒸汽加热的水下消音装置,该装置能够有效的降低蒸汽加热管在对浴池加热时产生的噪音,改善浴池周围的噪音环境,提高周围居民的生活质量。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蒸汽加热的水下消音装置,包括外套筒以及用于对蒸汽进行减压的内芯体,所述内芯体与蒸汽加热管连接,蒸汽加热管外接蒸汽源,所述内芯体的一端为蒸汽入口,另一端为蒸汽出口,所述外套筒为一端封闭另一端开口的筒体,外套筒的开口端通过连接件连接在内芯体上,外套筒的封闭端的内壁上固定有消音垫,外套筒的侧壁均匀的分布有第一出水孔,所述内芯体的蒸汽出口设于外套筒内,并且内芯体被罩在外套筒内,内芯体的蒸汽出口与蒸汽加热管连接。
优选的,外套筒侧壁的内壁呈波纹状。
优选的,内芯体通过第一法兰与蒸汽加热管上的第二法兰连接,第一法兰、第二法兰的中心分别具有沿轴向贯穿的通孔,两个所述通孔的直径均与蒸汽加热管的内径一致,所述第二法兰与蒸汽加热管连为一体。
优选的,第一法兰远离第二法兰的一侧连接有一根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的一端与第一法兰连为一体,另一端与内芯体连接。
优选的,内芯体包括第一消音管以及第二消音管,所述第一消音管与第一连接管连接,第二消音管与第一消音管之间通过第二连接管连接,所述第一消音管的内径至少为第一连接管的内径的二倍,第二消音管的内径与第一消音管的内径一致,所述第二连接管的内径大于第一消音管的内径且小于第一消音管的内径,所述第二消音管的侧壁上均匀分布有第二出水孔。
优选的,第二消音管远离第一消音管的一端为封闭状态,所述第二出水孔均匀的分布在第二消音管的侧壁上。
优选的,第二消音管与第二连接管连接的一端通过第一轴承转动连接在第二连接管的外壁上,所述第二出水孔沿第二消音管侧壁的切线方向分布,且第二出水孔的轴线与第二消音管的轴线垂直。
优选的,连接件包括第二轴承、第一连接杆以及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轴承固定安装在第一连接管的管身上,第一连接杆设有三根,第一连接杆的一端固定在第二轴承的外圈上,第一连接杆的另一端固定在外套筒的底部,所述第二连接杆也设有三个,第二连接杆的两端分别固定在第二消音管的外壁以及外套筒的内壁上。
优选的,每个所述第一连接杆的杆身上均安装有一片风扇叶片,风扇叶片的旋向朝上分布。
优选的,三根所述第一连接杆之间的夹角均为120°,三根第二连接杆之间的夹角也为12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董睿宁,未经董睿宁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93436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消音器
- 下一篇:一种基于共振腔的中低频吸声超材料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