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蒸汽加热的水下消音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934360.2 | 申请日: | 2018-06-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8315192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01 |
发明(设计)人: | 董睿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董睿宁 |
主分类号: | G10K11/16 | 分类号: | G10K11/16 |
代理公司: | 合肥维可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35 | 代理人: | 吴明华 |
地址: | 234099 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外套筒 内芯体 蒸汽加热管 蒸汽出口 本实用新型 消音装置 蒸汽加热 浴池 一端封闭 一端开口 噪音环境 蒸汽入口 被罩 减压 出水孔 开口端 连接件 消音垫 蒸汽源 侧壁 内壁 筒体 外接 芯体 加热 蒸汽 噪音 封闭 居民 | ||
1.一种基于蒸汽加热的水下消音装置,包括外套筒(2)以及用于对蒸汽进行减压的内芯体(1),所述内芯体(1)与蒸汽加热管(3)连接,蒸汽加热管(3)外接蒸汽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芯体(1)的一端为蒸汽入口,另一端为蒸汽出口,所述外套筒(2)为一端封闭另一端开口的筒体,外套筒(2)的开口端通过连接件(4)连接在内芯体(1)上,外套筒(2)的封闭端的内壁上固定有消音垫(5),外套筒(2)的侧壁均匀的分布有第一出水孔(201),所述内芯体(1)的蒸汽出口设于外套筒(2)内,并且内芯体(1)被罩在外套筒(2)内,内芯体(1)的蒸汽出口与蒸汽加热管(3)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蒸汽加热的水下消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筒(2)侧壁的内壁呈波纹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蒸汽加热的水下消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芯体(1)通过第一法兰(6)与蒸汽加热管(3)上的第二法兰(7)连接,第一法兰(6)、第二法兰(7)的中心分别具有沿轴向贯穿的通孔,两个所述通孔的直径均与蒸汽加热管(3)的内径一致,所述第二法兰(7)与蒸汽加热管(3)连为一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蒸汽加热的水下消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法兰(6)远离第二法兰(7)的一侧连接有一根第一连接管(8),所述第一连接管(8)的一端与第一法兰(6)连为一体,另一端与内芯体(1)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蒸汽加热的水下消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芯体(1)包括第一消音管(101)以及第二消音管(102),所述第一消音管(101)与第一连接管(8)连接,第二消音管(102)与第一消音管(101)之间通过第二连接管(9)连接,所述第一消音管(101)的内径至少为第一连接管(8)的内径的二倍,第二消音管(102)的内径与第一消音管(101)的内径一致,所述第二连接管(9)的内径大于第一消音管(101)的内径且小于第一消音管(101)的内径,所述第二消音管(102)的侧壁上均匀分布有第二出水孔(1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蒸汽加热的水下消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消音管(102)远离第一消音管(101)的一端为封闭状态,所述第二出水孔(10)均匀的分布在第二消音管(102)的侧壁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蒸汽加热的水下消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消音管(102)与第二连接管(9)连接的一端通过第一轴承(11)转动连接在第二连接管(9)的外壁上,所述第二出水孔(10)沿第二消音管(102)侧壁的切线方向分布,且第二出水孔(10)的轴线与第二消音管(102)的轴线垂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蒸汽加热的水下消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4)包括第二轴承(401)、第一连接杆(402)以及第二连接杆(403),所述第二轴承(401)固定安装在第一连接管(8)的管身上,第一连接杆(402)设有三根,第一连接杆(402)的一端固定在第二轴承(401)的外圈上,第一连接杆(402)的另一端固定在外套筒(2)的底部,所述第二连接杆(403)也设有三个,第一连接杆(402)的两端分别固定在第二消音管(102)的外壁以及外套筒(2)的内壁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于蒸汽加热的水下消音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一连接杆(402)的杆身上均安装有一片风扇叶片(12),风扇叶片(12)的旋向朝上分布。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基于蒸汽加热的水下消音装置,其特征在于:三根所述第一连接杆(402)之间的夹角均为120°,三根第二连接杆(403)之间的夹角也为12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董睿宁,未经董睿宁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934360.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消音器
- 下一篇:一种基于共振腔的中低频吸声超材料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