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加热组件及发动机加热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820917430.3 | 申请日: | 2018-06-1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8718809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9 |
| 发明(设计)人: | 孙长春;姜岩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新能源商用车有限公司;吉利四川商用车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02M31/125 | 分类号: | F02M31/125;F02M21/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1 | 代理人: | 邓超 |
| 地址: | 310000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支气管 加热组件 加热 进气管 绕丝 进气口 发动机加热装置 本实用新型 出气口 连通 发动机制造技术 发动机排放 发动机燃烧 发动机效率 气体排放 磁场 燃烧 | ||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加热组件及发动机加热装置,涉及发动机制造技术领域,该加热组件包括进气管和多个支气管,所支气管的进气口与所述进气管的出气口连通,所述支气管上绕设有加热绕丝。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加热组件中所支气管的进气口与所述进气管的出气口连通,所述支气管上绕设有加热绕丝,通过加热绕丝的磁场加热使发动机燃烧的更充分,提升了发动机效率,另外更解决了因燃烧不充分导致大量有害气体排放的问题,改善了发动机排放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加热组件及发动机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石油供应日渐短缺,以及国际石油价格持续增长,国际上环境保护意识不断提高,排放标准也越来越高,因此寻求新型燃料备受全球汽车制造业的关注,传统上人们一直在寻找高效清洁的燃烧新技术,这种方法降低排放的效果不明显,且愈加艰难,因此,新型燃料是解决石油资源危机和降低排放的有效途径。甲醇作为新型燃料,资源丰富,而且甲醇辛烷值很高,动力性能好,热效率高,比能耗低,排放性好,是理想的石油代用燃料。
但是,在温度较低的冬季,尤其是在零度以及零度以下这种低温环境时,甲醇的挥发效果极差,当甲醇通过油轨喷嘴喷出时,使甲醇雾化状态不能形成良好的燃料混合气体,而且发动机效率大大降低,如果使用过浓的混合气,混合气中液体成分较高,容易引起火花塞短路,使没有雾化的甲醇从缸筒内流进到机油里,导致机油快速乳化和变质等问题。另外启动后燃料混合气体在发动机汽缸内燃料不充分,排放大量有害气体,污染环境。
市场上普通的电加热装置,加热效率慢,而且对发动机进气会产生阻力,特别是在高转速时更会有较大的影响,不易温控,故障率高,反复加热受到空气的氧化会产生杂质,对发动机有一定影响。传统的加热方法是在进气管节气门处位置,当加热的气体到达喷油嘴时,因受冷空气影响,加热的气体已冷却一部分,不满足甲醇雾化所需温度,而且不易维修和维护。
现有的电加热装置无法在低温的环境下雾化,而影响发动机性能、燃烧不充分且机油容易变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热组件,以解决现有的电加热装置无法在低温的环境下雾化,而影响发动机性能、燃烧不充分且机油容易变质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动机加热装置,包括上述提供的加热组件。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供的加热组件,其中,包括进气管和多个支气管,所支气管的进气口与所述进气管的出气口连通,所述支气管上绕设有加热绕丝。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加热组件中所支气管的进气口与所述进气管的出气口连通,所述支气管上绕设有加热绕丝,通过加热绕丝的磁场加热使发动机燃烧的更充分,提升了发动机效率,另外更解决了因燃烧不充分导致大量有害气体排放的问题,改善了发动机排放问题。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支气管包括内支管壁和套设于内支管壁上的外支管壁,所述加热绕丝绕设于所述内支管壁上。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内支管壁为与所述加热绕丝产生磁场的金属层。内支管壁材料是以导热性能好、耐高温、并且能与绕组线产生磁场等金属材料加工。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外支管壁为用于防电磁辐射的防辐射层。外支管壁采用隔热性能好,防电磁辐射材料制成。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加热绕丝绕设于所述内支管壁的中间部位。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支气管上设置有温度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提供的发动机加热装置,设置有第一方面提供的加热组件,因此具有第一方面提供的加热组件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就不一一赘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新能源商用车有限公司;吉利四川商用车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新能源商用车有限公司;吉利四川商用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91743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