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散热器全方位振动感应强化传热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910043.7 | 申请日: | 2018-06-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8595838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12 |
发明(设计)人: | 郑长泉 | 申请(专利权)人: | 莆田联政科技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D15/02 | 分类号: | F28D15/02;F01P1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51164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全方位振动 汽车散热器 传热装置 感应强化 壳体 本实用新型 外散热 散热 散热器 导热 振动感应装置 冷凝水进管 壳体内部 汽车底盘 散热外壳 散热效率 安装板 翅片管 吊挂孔 连接管 内机体 振动辊 振动量 供能 进管 堆积 发动机 震动 灵活 汽车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散热器全方位振动感应强化传热装置,其结构包括吊挂孔、安装板、内机体、外散热外壳、冷凝水进管、振动感应装置、连接管、翅片管、液体进管、导热室,本实用新型一种汽车散热器全方位振动感应强化传热装置通过全方位振动器上多个的振动辊,灵活感应到汽车底盘受到的震动,并且以此作为动力为整个设备供能,提高设备的散热效率,使散热速度与汽车受到的振动量同步,在散热器对发动机散热的同时,其自身外散热外壳也会将壳体内部的热量散出,使热量不会长时间堆积在壳体的内部,降低壳体的温度,使壳体能够处于较为适宜的温度,不会对外散热外壳造成损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汽车散热器全方位振动感应强化传热装置,属于散热器以及强化散热领域。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汽车在行驶时发动机会产生巨大的热量,若不及时散出的话容易发生爆缸等现象,特别是在行驶至颠簸的路段,需要发动机提供更加强大的动力才可通过,对汽车的散热器急需更好的散热效果,目前技术公用的设备具有以下缺点:
1、旧有设备感应汽车的震动力只从三个方向,没有针对各个方向,有时汽车的振动力会感受不到,使散热加强的效率降低,散热的速度跟不上电机的放热速度。
2、只针对散热器与发动机的连接处进行散热,没有对散热器本身进行散热,长此以往散热器的外壳容易变脆,内部结构受损,可能出现热气倒流等现象。
3、冷凝水或者冷凝器需要定时更换,否则散热的效率会逐渐下降,只耗电不散热。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散热器全方位振动感应强化传热装置,以解决旧有设备感应汽车的震动力只从三个方向,没有针对各个方向,有时汽车的振动力会感受不到,使散热加强的效率降低,散热的速度跟不上电机的放热速度,只针对散热器与发动机的连接处进行散热,没有对散热器本身进行散热,长此以往散热器的外壳容易变脆,内部结构受损,可能出现热气倒流等现象,冷凝水或者冷凝器需要定时更换,否则散热的效率会逐渐下降,只耗电不散热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汽车散热器全方位振动感应强化传热装置,其结构包括吊挂孔、安装板、内机体、外散热外壳、冷凝水进管、振动感应装置、连接管、翅片管、液体进管、导热室、一号风扇室、第一散热扇、二号风扇室、第二散热扇,所述吊挂孔穿过安装板表面的右端并且互相贯通,所述安装板通过铆钉固定在外散热外壳的上方,所述内机体镶嵌在外散热外壳的内侧并且焊接成一体化结构,所述冷凝水进管螺纹连接在外散热外壳表面的下方并且互相贯通,所述液体进管插嵌在外散热外壳内部的右下角,所述振动感应装置底部的右端与液体进管的左端互相贯通,所述导热室嵌在外散热外壳内部的底部,所述一号风扇室电焊在导热室上方的右端,所述第一散热扇通过轴承活动连接在一号风扇室内部的中心,所述二号风扇室水平固定在一号风扇室的左端,所述第二散热扇活动连接在二号风扇室内部的中心并且与第一散热扇互相平行,所述翅片管设有两个以上并且等距均匀的电焊在二号风扇室的左侧,所述翅片管与二号风扇室互相垂直,所述振动感应装置的左端紧贴在外散热外壳内部的左端,所述振动感应装置的顶部安设在外散热外壳内部的上方,所述振动感应装置位于一号风扇室、二号风扇室的上方。
为优化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采取的措施为:
根据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振动感应装置设有全方位振动器、储热管、循环装置、加压逆止装置,所述全方位振动器设有三个并且位于外散热外壳内部的顶部,所述储热管的顶部通过管道与左端的全方位振动器互相贯通,所述循环装置的左端与储热管的底部电焊在一起,所述循环装置的右端与液体进管的左端螺纹连接,所述全方位振动器之间通过连接管连接在一起,所述加压逆止装置铰接在储热管内侧的上方,提高了整体的散热效率,从内部下手,更好的处理了热量之间的关系,利用了物理与分子的特性,实现反复循环利用的同时,又不会发生其他变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莆田联政科技信息咨询有限公司,未经莆田联政科技信息咨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91004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效翅片管换热器
- 下一篇:一种余热回收换热器弯头区保护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