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发动机内机油的堵拆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820896537.4 | 申请日: | 2018-06-1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8546208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26 |
| 发明(设计)人: | 曹宇峰;郑锐;李卫国;王必璠;周迪;李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01M11/04 | 分类号: | F01M11/04 |
| 代理公司: | 武汉市首臻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229 | 代理人: | 刘牧 |
| 地址: | 430056 湖北省武汉市***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出孔 机油 限位杆 插入柱 驱动杆 中空柱 中连杆 中筒壁 驱动 堵件 实柱 发动机 插入配合 固定环槽 机油密封 力矩控制 螺纹连接 密封效果 内固定体 上下运行 透明玻璃 依次连接 插入腔 控制性 拆装 穿经 放油 筒腔 限位 配合 堵塞 拆除 监控 观察 | ||
一种发动机内机油的堵拆装置,包括内固定体、外堵拆体与上/下活动堵件,所述外堵拆体包括插入柱、中空柱与外实柱,中空柱包括中筒壁与中筒腔,中筒壁的两端分别开设有限位出孔、驱动出孔,上/下活动堵件均包括依次连接的限位杆、中连杆、驱动杆,驱动杆穿经驱动出孔后经中连杆驱动限位杆在限位出孔内上下运行,以配合插入柱与插入腔的插入配合,以及限位杆与固定环槽的卡接配合,从而实现对机油堵塞,以及拆除放油,外实柱可采用透明玻璃进行即时监控。本设计不仅不采用螺纹连接、不需进行力矩控制,而且密封效果较好、拆装工艺简单、控制性较强,并易于观察机油密封的即时情况。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发动机内机油的堵放装置,属于发动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发动机内机油的堵拆装置,具体适用于避免螺纹连接的堵拆方式。
背景技术
发动机在达到保养里程时,需要对油底壳内机油进行更换,通过扳手拧松取下油底壳上放油螺塞放出内部机油,再旋紧放油螺塞,重新注入新的机油。目前市场上发动机放油螺塞均采用螺纹形式与油底壳上放油螺塞座连接。对于铝合金和塑料材质油底壳,其强度低于钢质冲压油底壳,市场上经常发生用户更换机油装配油底壳放油螺塞时未按照规定力矩,装配力矩过大导致油底壳上放油螺塞孔螺纹失效,严重时甚至会发生油底壳放油螺塞孔区域破损开裂现象。
授权公告号为CN203856541U,授权公告日为2014年10月1日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油底壳放油螺塞,安装在所述油底壳所设放油孔上,所述放油孔由光孔及和所述光孔相接的螺纹孔构成;所述放油螺塞一端和所述螺纹孔螺纹连接,所述放油螺塞另一端和所述光孔密封连接。虽然该设计能够保证放油螺塞产生密封性能,但其仍旧具有以下缺陷:
该设计中,放油螺塞与油底壳之间通过螺纹连接而成,导致在装配时必须对放油螺塞进行力矩控制,力矩过小,拧不紧、易脱落;力矩过大,会损坏螺纹,甚至会破坏放油螺塞或油底壳。
公开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专利申请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采用螺纹连接、必须进行力矩控制的缺陷与问题,提供一种不采用螺纹连接、不需进行力矩控制的发动机内机油的堵拆装置。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发动机内机油的堵拆装置,包括内固定体与外堵拆体,所述内固定体的外壁与油底壳中放油孔的内壁相连接,内固定体的内部开设有插入腔,该插入腔与外堵拆体内的插入柱进行插入配合;
所述堵拆装置还包括以插入柱的中轴线为对称线呈上下对称的上活动堵件、下活动堵件,上活动堵件、下活动堵件均包括限位杆、中连杆与驱动杆,所述限位杆的内端与中连杆的一端垂直连接,中连杆的另一端与驱动杆的内端垂直连接,且限位杆的外端、驱动杆的外端同向外延伸;
所述内固定体包括固定筒及其内部开设的同轴的插入腔,固定筒的外壁与放油孔的内壁相连接,固定筒的内壁上近放油孔的部位开设有内凹的固定环槽,该固定环槽的直径大于插入腔的直径;
所述外堵拆体包括依次连接的插入柱、中空柱与外实柱,插入柱与插入腔进行插入配合,外实柱位于内固定体的外部;所述中空柱包括中筒壁及其内部开设的同轴的中筒腔,中筒壁的两端分别开设有限位出孔、驱动出孔,限位出孔与限位杆的外端插入配合,驱动出孔与驱动杆的外端插入配合,限位杆、限位出孔、固定环槽的宽度依次增大,上活动堵件中的中连杆与下活动堵件的中连杆之间存在间隔空隙,限位出孔、驱动出孔、间隔空隙、中筒腔相互联通。
所述中筒壁、中连杆的厚度之和小于限位杆的长度,限位杆的长度小于驱动杆的长度。
所述间隔空隙内设置有伸缩弹簧,该伸缩弹簧的顶端、底端分别与相邻的中连杆的内侧面相连接,所述驱动杆上近外实柱一侧的侧面与限位柱垂直连接,限位柱与间隔空隙之间的最短轴间距大于外实柱的半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未经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89653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