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动压缩机悬置减振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20888050.1 | 申请日: | 2018-06-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8393041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8 |
发明(设计)人: | 魏永盛;贺其富;罗燕;杜文龙;董士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H1/32 | 分类号: | B60H1/32;B60H1/00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俞鸿 |
地址: | 430056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螺栓 电动压缩机 支架 本实用新型 减震连接件 减振结构 头部设置 上座 凸台 下座 斜置 悬置 车身骨架 弹性连接 振动传递 驾驶舱 减震柱 舒适性 隔振 减小 平行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动压缩机悬置减振结构,该结构包括上座和下座,所述上座设置有向下斜置的第一支架,所述下座设置有向上斜置的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相互平行且通过减震连接件固定连接。所述减震连接件包括第一螺栓和第二螺栓,所述第一螺栓的头部设置有第一凸台,所述第二螺栓的头部设置有第二凸台,所述第一螺栓与第二螺栓之间通过减震柱弹性连接。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不仅可以固定电动压缩机,而且能减小电动压缩机工作时向车身骨架的振动传递,起到隔振的作用,从而保证驾驶舱内乘员的舒适性要求。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的技术领域,具体地指一种电动压缩机悬置减振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新能源汽车的空调系统采用电动压缩机,布置在前机舱下横梁位置,电动压缩机在工作时,由于电动压缩机采用无位置传感器永磁直流电机工作方式,在启动和运转期间,压缩机工作振动非常明显,由于电动压缩机支架与车身骨架用螺栓固定,在电动压缩机工作时将工作振动通过支架传递到车身骨架,再由前围传递到仪表板、方向盘、脚踏板等位置,严重影响车内舒适性要求。通过整车NVH测试,发现电动压缩机在100Hz时驾驶舱内振动非常明显,所以有必要设计一种具有减振功能的电动压缩机悬置结构,以降低电动压缩机工作时振动大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要提供一种电动压缩机悬置减振结构,该结构不仅可以固定电动压缩机,而且能减小电动压缩机工作时向车身骨架的振动传递,起到隔振的作用,从而保证驾驶舱内乘员的舒适性要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一种电动压缩机悬置减振结构,包括上座和下座,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上座设置有向下斜置的第一支架,所述下座设置有向上斜置的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相互平行且通过减震连接件固定连接;
所述减震连接件包括第一螺栓和第二螺栓,所述第一螺栓的头部设置有第一凸台,所述第二螺栓的头部设置有第二凸台,所述第一螺栓与第二螺栓之间通过减震柱弹性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均呈矩形状结构。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支架上设置有用于安装第一螺栓的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二支架上设置有用于安装第二螺栓的第二安装孔。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安装孔为敞口矩形孔,所述第一凸台可嵌入第一安装孔内与其卡合;所述第二安装孔为闭口矩形孔,所述第二凸台可嵌入第二安装孔内与其卡合。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支架与上座之间的夹角为30°~60°;所述第二支架与下座之间的夹角为30°~60°。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上座设置有四个第一支架,且位于上座的四个角落;所述下座设置有四个与第一支架对应平行布置的第二支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座设置有向下斜置的第一支架,下座设置有向上斜置的第二支架,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相互平行且通过减震连接件固定连接,采用减震连接件连接固定压缩机悬置设计,有效解决了普通压缩机悬置减振结构造成的振动大问题。当电动压缩机工作时,传递到车身骨架的振动源主要是沿着Z向的振动,采用倾斜布置结构设计,沿着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纵向的振动会抵消,只有沿着悬置减震柱轴向的振动,由于悬置减震柱采用隔振效果很好、刚度适中的天然橡胶,传递到下座的振动非常小,在驾驶舱内很难感受到电动压缩机工作的振动,有效的降低了压缩机工作的振动传递。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电动压缩机悬置减振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上座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下座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88805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