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磁瓦磨削调整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20867140.2 | 申请日: | 2018-06-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8496706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15 |
发明(设计)人: | 谈杰;祝贵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德昌电机(南京)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4B41/00 | 分类号: | B24B41/00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翼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12 | 代理人: | 尚于杰 |
地址: | 2112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磁瓦 磨削机 磨削 调整组件 调整机构 转化 倒角 送入 本实用新型 人工成本 故障率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磁瓦磨削调整机构,包括磁瓦轴高磨削机,所述磁瓦轴高磨削机末端设置有用于将磁瓦由纵向转化为横向的第一调整组件,磁瓦轴高磨削机后端设置有将磁瓦由横向转化为纵向的第二调整组件。通过第一调整组件自动将磁瓦由纵向转化为横向,然后送入磁瓦轴高磨削机中进行轴高磨削;轴高磨削结束后,通过第二调整组件自动将磁瓦由横向转化为纵向,然后送入磁瓦倒角磨削机中进行倒角磨削。该调整机构效率高、故障率低,大大降低了人工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磁性材料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磁瓦磨削调整机构。
背景技术
据磁瓦轴高磨削机的磨削生产工艺要求,磁瓦在磨削轴高时,必须将磁瓦横向放入导轨上,磁瓦在压轮的作用下进入到轴高机内进行轴高磨削,磨过轴高的磁瓦再经过二次转向后,流入到下一到工序进行磨削加工。目前行业内解决此问题的主要方法是靠人工或者采用气动原件控制等来实现磁瓦转向,这样不仅生产效率低、故障率高、额外的增加了员工的劳动强度和资源的浪费。
在此背景下,利用磁瓦受外力作用下自动转向的自然规律,从而将轴高机简单方便的连接到自动线上。轴高机自动连线后,不仅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员工的劳动强度,而且实现了生产自动化。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磁瓦磨削调整机构,解决现有技术中在磨削磁瓦时,人工调整磁瓦方向效率低、故障率高,成本高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磁瓦磨削调整机构,包括磁瓦轴高磨削机,所述磁瓦轴高磨削机末端设置有用于将磁瓦由纵向转化为横向的第一调整组件,磁瓦轴高磨削机后端设置有将磁瓦由横向转化为纵向的第二调整组件。
通过第一调整组件自动将磁瓦由纵向转化为横向,然后送入磁瓦轴高磨削机中进行轴高磨削;轴高磨削结束后,通过第二调整组件自动将磁瓦由横向转化为纵向,然后送入磁瓦倒角磨削机中进行倒角磨削。该调整机构效率高、故障率低,大大降低了人工成本。本申请中,瓷瓦高度方向与其向前移动方向一致,则为纵向放置;瓷瓦高度方向与其向前移动方向垂直,则为横向放置。
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调整组件包括第一支架,第一支架上设置有第一传送带,第一传送带的上表面水平设置,且与磁瓦轴高磨削机的第二传送带上表面齐平,第一支架上设置有第一倒瓦过渡板,第一倒瓦过渡板位于第一传送带和第二传送带之间,第一倒瓦过渡板的两端分别与第一传送带和第二传送带靠近但不接触,第一倒瓦过渡板的上表面第一传送带上表面齐平;
所述第一支架上沿第一传送带长度方向固定设置有两个第一挡板,两个第一挡板位于第一传送带的两侧,两个第一挡板之间的间距为(L+8)mm,L为磁瓦宽度;两个第一挡板与第一传送带的上表面构成第一U形槽;
所述磁瓦轴高磨削机上沿第二传送带长度方向固定设置有两个第二挡板,两个第二挡板位于第二传送带的两侧,两个第二挡板与第二传送带的上表面构成第二U形槽;左侧的第二挡板呈阶梯状,左侧的第二挡板的内侧表面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左侧第一挡板和左侧第二挡板固定连接,第一平面与左侧第一挡板的内表面共面,左侧的第二挡板第一平面上设置有第一挡块,第一挡块的外侧表面为第一圆弧面和第三平面;第三平面与第一平面的间距为(L 1/2-3)mm,第三平面与第二平面平行,第一圆弧面位于靠近第一传送带一侧。
所述第一平面与右侧第二挡板内侧表面的间距大于第二平面与右侧第二挡板内侧表面间距,第二平面与右侧第二挡板内侧表面的之间的间距为(H+1)mm, H为磁瓦高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德昌电机(南京)有限公司,未经德昌电机(南京)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86714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滚磨机用硅棒输送装置
- 下一篇:一种砂光机用自动翻板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