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动车专用铝吸能盒有效
申请号: | 201820834219.5 | 申请日: | 2018-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8731133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12 |
发明(设计)人: | 赵洪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博世丰通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J27/00 | 分类号: | B62J2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1600 天***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动车 吸能盒 防撞梁 本实用新型 圈环形 撞击力 环形铁片 螺栓连接 碰撞能量 生产技术 外侧设置 维修成本 有效吸收 圆形卡环 溃缩孔 引导槽 有效地 伤害 卡接 溃缩 全铝 铁片 分担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车生产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电动车专用铝吸能盒,包括环形防撞梁,环形防撞梁上规则设有若干吸能盒装置。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电动车外侧设置一圈环形铁片,在环形铁片上通过螺栓连接若干吸能盒装置,再通过吸能盒装置上的圆形卡环卡接一圈环形防撞梁,该结构在电动车受到低速撞击时可以分担承受撞击力,全铝制成的铝吸能盒上还设有溃缩孔和溃缩引导槽,可以有效吸收碰撞能量,尽可能地减少撞击力对电动车的伤害,降低了维修成本,也能有效地降低骑行者可能受到的伤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车生产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电动车专用铝吸能盒。
背景技术
电动车是由蓄电池提供电能,由电动机驱动的纯电动机动车辆,近年来,电动车在我国得到了非常广泛的普及。一般来说,为了车辆使用过程中的安全,生产商都会在车辆的前后端加设防撞梁。防撞梁是用来减轻车辆受到碰撞时吸收碰撞能量的一种装置,由主梁、铝吸能盒与连接汽车的安装板组成,主梁、铝吸能盒都可以在车辆发生低速碰撞时有效吸收碰撞能量,尽可能减小撞击力对车身纵梁的损害,对车辆起到保护作用。但是现有技术中,只有在汽车生产中会使用铝吸能盒,电动车只有一根简单的防撞条甚至没有任何防护,且电动车基本为塑料外壳结构,一旦被撞击会严重受损导致维修成本高昂,而且骑行者也比较容易受到伤害,鉴于此,我们提出一种电动车专用铝吸能盒。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车专用铝吸能盒,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动车专用铝吸能盒,包括环形防撞梁,所述环形防撞梁的形状为电动车的外圈轮廓,所述环形防撞梁上规则设有若干吸能盒装置,所述吸能盒装置中间设有铝吸能盒,所述铝吸能盒左侧设有固定翼,所述固定翼两端均设有第一通孔,所述铝吸能盒的上下两侧壁上均规则设有若干溃缩孔,所述铝吸能盒的前后两侧壁上均规则设有若干溃缩引导槽,所述铝吸能盒右侧设有圆形卡环,所述圆形卡环的下端开口,且所述圆形卡环的端口两侧均连接有固定片,所述固定片中间设有第二通孔,所述吸能盒装置还设有第二螺栓和第二螺母;
所述吸能盒装置靠近固定翼的一侧设有环形铁片,所述环形铁片与电动车的外圈轮廓形状大小均相等,所述环形铁片上规则设有若干组第一螺栓,每组所述第一螺栓的数量为2的倍数,所述环形铁片上还设有若干第一螺母。
优选的,所述铝吸能盒为中空结构。
优选的,所述固定翼与所述铝吸能盒焊接固定,所述铝吸能盒与所述圆形卡环焊接固定,所述圆形卡环与所述固定片为一体成型结构。
优选的,所述环形防撞梁的内径大于所述环形铁片的外径,且所述吸能盒装置设于所述环形防撞梁的内侧壁与所述环形铁片的外侧壁之间。
优选的,所述环形防撞梁与所述圆形卡环卡接配合。
优选的,所述环形铁片与电动车的外壳侧壁粘连固定。
优选的,所述第一螺栓焊接固定于所述环形铁片的外侧壁上,每组所述第一螺栓与所述固定翼上的第一通孔相对应,且所述第一螺栓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后与所述第一螺母螺纹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二螺栓依次穿过两个所述第二通孔后与所述第二螺母螺纹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电动车外侧设置一圈环形铁片,在环形铁片上通过螺栓连接若干吸能盒装置,再通过吸能盒装置上的圆形卡环卡接一圈环形防撞梁,该结构在电动车受到低速撞击时可以分担承受撞击力,全铝制成的铝吸能盒上还设有溃缩孔和溃缩引导槽,可以有效吸收碰撞能量,尽可能地减少撞击力对电动车的伤害,降低了维修成本,也能有效地降低骑行者可能受到的伤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动车专用铝吸能盒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博世丰通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博世丰通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83421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