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能源车蓄电池的安装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821407.4 | 申请日: | 2018-05-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8484528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12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州市长乐区三互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K1/04 | 分类号: | B60K1/04;B60L50/64;H01M2/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50208 福建省福州市***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蓄电池箱 缓冲垫 第一壳体 充电器本体 新能源车 安装箱 充电器 蓄电池 本实用新型 安装装置 插头 盖板 充电 盖板覆盖 螺钉连接 螺钉 侧内壁 充电端 充电口 电连接 容纳腔 新源 旋开 取出 体内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能源车蓄电池的安装装置,将蓄电池箱设置在安装箱的容纳腔内,其蓄电池箱顶部设有第一壳体,第一壳体的底部设有第一缓冲垫,第一壳体的四侧内壁均设有第二缓冲垫,将充电器本体设置在第一壳体内,所述充电器本体分别与第一缓冲垫和第二缓冲垫接触;充电器充电端与蓄电池箱的充电口电连接,插头放置于第一筒内,第一筒设置在蓄电池箱的顶部;盖板覆盖安装箱,且与安装箱顶部通过螺钉连接,第一筒、第一壳体和蓄电池箱均位于安装箱内,第三缓冲垫设置在盖板底部,且与所述充电器本体接触;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结构,在为新能源车的蓄电池箱充电时,只需要旋开螺钉,打开盖板,取出充电器的插头即可,使新源车充电更加方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能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能源车蓄电池的安装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及人们对高空气质量的要求,新能源车逐渐登上了历史的舞台,具有节能环保、行驶过程中噪音小,让车主更佳舒适等优点,越来越被广大的群众所接受,新能源车必不可少的就是必需安装蓄电池或蓄电池箱,利用专用的蓄电池充电器对其进行充电,然而现有的充电器并未安装在车上,充电时常会忘带充电器,而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充电的新能源车蓄电池的安装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能源车蓄电池的安装装置,包括蓄电池箱和充电器,还包括安装箱、第一壳体、第一缓冲垫、第二缓冲垫、盖板和第三缓冲垫;
所述安装箱具有容纳腔,所述安装箱顶部设有用于将蓄电池箱放入容纳腔内的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壳体由四块侧板围成,设置于蓄电池箱的顶部;所述第一缓冲垫设置蓄电池箱顶部,且位于第一壳体内;所述四块侧板上均设有第二缓冲垫,所述第二缓冲垫位于第一壳体内侧壁上;
左右正对的两侧板侧面均设有第一U型通槽,第一U型通槽与侧板的上表面贯通;所述左右正对的两侧板上设置的第二缓冲垫上均设有与第一U型通槽形状相同的第二U型通槽,第二U型通槽与第二缓冲垫的上表面贯通;第一U型通槽与第二U型通槽连通;所述安装箱顶部设有第一筒,所述第一筒顶部具有第二开口;
所述充电器包括充电器本体、充电端和插头;所述充电器本体分别通过电线与充电端和插头电连接,所述充电器本体设置在第一壳体内,位于第一缓冲垫上方;所述充电端与充电器连接的第一电线一端与充电器本体连接,第一电线另一端分别穿过设置在左侧板上的第二缓冲垫上的第二U型通槽和左侧板上的第一U型通槽与充电端电连接,所述充电端与蓄电池箱上的充电口电连接;所述插头与充电器本体连接的第二电线一端与充电器本体连接,第二电线另一端分别穿过设置在右侧板上的第二缓冲垫上的第二U型通槽、右侧板上的第一U型通槽和和第一筒上的第二开口与插头电连接,所述插头放置于第一筒的容纳腔内;
所述盖板覆盖所述安装箱,且与安装箱顶部通过螺钉连接;所述第三缓冲垫设置在盖板底部,且与所述充电器本体接触。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开口与安装箱的容纳腔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盖板上与所述第二开口正对位置处设有第三开口。
进一步的,所述一种新能源车蓄电池的安装装置,还包括与所述第三开口连接的盖帽。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开口处设有内螺纹,所述盖帽包括端盖和设置在端盖上的凸台,所述凸台上设有外螺纹,所述盖帽通过凸台上的外螺纹与第三开口处的内螺纹螺纹连接,所述端盖与盖板的上表面接触。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缓冲垫、第二缓冲垫和第三缓冲垫的材料均为橡胶。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壳体通过胶水与蓄电池箱的顶部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州市长乐区三互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福州市长乐区三互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82140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