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利用活组织冷损伤度判断果蔬发生冷害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802085.9 | 申请日: | 2018-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90698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05 |
发明(设计)人: | 张敏;艾文婷;郝爽;姜雪;陶宁萍;施文正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海洋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5/20 | 分类号: | G01N25/20;G01N25/72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浩律师事务所 31280 | 代理人: | 张洁 |
地址: | 201306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果蔬 精密电阻 活组织 损伤度 本实用新型 热探针 腔体 数据测试系统 信号记录装置 直流稳压电源 电热丝引线 恒温恒湿箱 可调电阻箱 连接触发器 热电偶引线 直流放大器 测量容器 桥式电路 新鲜果蔬 引线并联 原理设计 果肉 电压差 双腔体 电阻 可调 敏型 可信 输出 计算机 清晰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利用活组织冷损伤度判断果蔬发生冷害的装置,包括有双腔体的测量容器置于可调恒温恒湿箱中,2个腔体中置有待测样品果蔬及对照的新鲜果蔬,分别插在2个腔体中的2个热探针,完全浸于果蔬同部位果肉中,2个热探针的引线并联后与精密电阻箱连;精密电阻箱含电阻R1、R2、R3和可调电阻箱Rb组成的桥式电路,直流稳压电源经电热丝引线分别连接触发器和精密电阻箱,精密电阻箱输出的电压差ΔV经热电偶引线输入到数据测试系统‑‑‑直流放大器,再输到信号记录装置‑‑‑计算机。本实用新型通过测定冷敏型果蔬受冷害时活组织冷损伤度不同而判断果蔬是否发生冷害的原理设计的装置,原理新颖且清晰,结果准确可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果蔬冷害指标的测定技术领域,具体为通过测定冷敏性果蔬受到冷害时的活组织冷损伤度以判断果蔬是否发生冷害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冷敏性果蔬,普通冷藏及不适宜的低温容易发生冷害,我国约有 1/3果蔬具有冷敏性,而且,冷害症状又往往在常温环境放置一段时间后才表现出来,使得果蔬冷害发生与症状的表现不同步,而恢复到常温条件下,会比正常果蔬腐烂得更快,即所谓的冷害隐蔽现象,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低温技术在果蔬采后贮藏业中的应用。
冷害症状主要表现为果皮木质化和褐化,表皮凹陷、失色,内外果皮有水渍化斑点,组织开裂等。低温条件下果实生物组织受到低温损伤后,原本正常的果实生物组织细胞,其内部细胞膜结构、细胞骨架和细胞液变化会引起细胞特性的改变,因此,我们经常通过测定一些受冷害影响的冷害指标,来确定果蔬是否受到冷害。在果蔬的加工和贮藏过程中,均伴有热量的交换和传递,热导率是反映果蔬热传递能力的重要指标,与果蔬内部组织结构的变化具有重要的联系,是确定果蔬冷藏条件选择的重要依据,果实的热导率越大,则过程传递热量的能力越强。由于在相同热容量条件下热导率低的果实,其保温效果要优于热导率高的果实,对低温逆境的抵抗能力更强,因此,热导率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果蔬受到冷害的程度。但对于单个果蔬而言,直接测定热导率具有较大的个体差异和偶然性。
为了减少个体带来的差异,我们可以通过测定果蔬活组织状态及死组织状态下的热导率,继而获得果蔬活组织冷损伤度来消除个体差异,使测定结果更为准确。从而达到利用果蔬活组织冷损伤度判断冷敏果蔬发生冷害的目的。目前,关于热导率的测定普遍采用单探针装置,而消除个体差异需要同时测定新鲜状态下果蔬的热导率作为对照,耗费时间较长,室温、测定时长等产生的差异也较大。因此我们设计一种双探针装置,并设置导热性能良好的、可同时盛放两种状态果蔬的容器,同时置于可调恒温恒湿箱内,大大提高了测试精度以及稳定度,减小实验误差,通过该装置测定果蔬活组织冷损伤度来判断果蔬是否发生冷害也变得方便快捷。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采用低温冷藏冷敏性果蔬容易发生冷害,而判断单个果实是否发生冷害,存在很大的个体差异的问题,提供一种快捷、方便地判断果蔬发生冷害的方法和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判断果蔬发生冷害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本装置是依据通过测定冷敏型果蔬受到冷害时的活组织冷损伤度不同而判断果蔬是否发生冷害的原理设计的装置,包括具有双腔体的测量容器置于可调恒温恒湿箱中,2个腔体中置有待测试的样品果蔬及对照的新鲜果蔬,分别插在2个腔体中的2个热探针,完全浸没于果蔬同部位的果肉中,2个热探针的引线并联后与精密电阻箱连接;精密电阻箱包括电阻R1、R2、R3和可调电阻箱Rb组成的桥式电路,直流稳压电源通过电热丝引线分别连接触发器和精密电阻箱,精密电阻箱输出的电压差Δ V通过热电偶引线输入到数据测试系统---直流放大器,再输入到信号记录装置---计算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海洋大学,未经上海海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80208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润滑油水分含量检测设备
- 下一篇:热沉加热模块及复合相变传热实验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