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减震器的减震盘有效
| 申请号: | 201820798165.1 | 申请日: | 2018-05-2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820388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07 |
| 发明(设计)人: | 黄旭升 | 申请(专利权)人: | 玉环县鹏琬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6F7/104 | 分类号: | F16F7/104;F16F1/12 |
| 代理公司: | 浙江永鼎律师事务所 33233 | 代理人: | 陆永强 |
| 地址: | 317600 浙江省台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减震盘 减震筒 汽车减震器 减震 弹性橡胶垫 减震弹簧 下盘体 本实用新型 弹簧安装座 使用寿命 上盘体 吸能 减震器 缓冲结构 加强结构 开口边沿 连接结构 三角支撑 安装槽 起始端 穿设 固连 下盘 下压 分摊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减震器的减震盘,属于汽车减震器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的汽车减震器中减震盘与减震筒的连接强度不够,还不能减震吸能、使用寿命短的问题。本汽车减震器的减震盘,减震器包括减震筒,减震盘固连在减震筒上,在减震筒上设置有减震弹簧,减震盘包括上盘体和下盘体,上盘体和下盘体之间设置弹性橡胶垫,开口边沿向上供起与弹性橡胶垫之间形成供减震弹簧起始端穿设的安装槽,处于弹簧安装座下方的弹性橡胶垫上还具有供弹簧安装座下压减震的缓冲结构,下盘体和减震筒之间具有与下盘体形成三角支撑的加强结构。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能分摊减震弹簧的减震吸能,与减震筒连接结构牢固,增加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减震器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汽车减震器的减震盘。
背景技术
汽车的悬架系统中由于弹性元件受冲击产生震动,为改善汽车行驶平顺性,悬架中与弹性元件并联安装减震器,为衰减震动。在悬架系统中减震器是核心部件,一般都采用液力减震器,其一般结构包括带活塞工作缸的缸体,与缸体固定连接的减震盘,在缸体外套设有减震弹簧。其工作原理是当车架或车身和车桥间震动而出现相对运动时,减震器内的活塞上下运动,减震器腔内的油液便反复的从一个腔经过不同的孔隙流入另一个腔内;此时孔壁与油液间的摩擦和油液分子间的内摩擦对震动形成阻尼力,使汽车震动能量转化为油液热能,再由减震器吸收散发到大气中形成一级减震。在减震器内通过活塞减震的同时,置于缸体外的减震弹簧同时在做吸能作用形成二级减震。
在上述的结构中,由于减震弹簧套设在缸体外,且该减震弹簧通过减震盘固定,减震盘与缸体的连接结构机械强度不够,容易在缸体上发生形变,影响该减震弹簧的吸能效果。
针对上述这一情况,现有市场上出现一种减震器,如中国专利专利号为:“201720716665.1”所述的一种汽车减震器的弹簧支架,该专利的具体结构为:包括与弹簧一端相抵的弹簧支架本体,支架本体呈盘型,支架本体上设有供减震器外管穿过的通孔,弹簧支架本体上安装弹簧的一端设有软性垫圈,软性垫圈与弹簧支架本体可拆式连接。
在上述的汽车减震器的弹簧支架结构中,该软性垫圈的减震吸能的效果不是很好,同样二次减震的吸能全落在弹簧上,且该支撑弹簧的支架与减震器的连接强度不够,容易在减震器上脱落,使用寿命短。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与减震筒连接强度高,还能分摊减震弹簧减震吸能的汽车减震器的减震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汽车减震器的减震盘,减震器包括减震筒,该减震盘固连在所述的减震筒上,在减震筒上设置有减震弹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减震盘包括上盘体和下盘体,所述的上盘体和下盘体之间设置弹性橡胶垫,所述的上盘体上具有由上盘体本体下凹形变弯曲而成的弹簧安装座,处于弹簧安装座起始端的上盘体上设置开口,所述的开口边沿向上供起与弹性橡胶垫之间形成供减震弹簧起始端穿设的安装槽,所述的减震弹簧起始端固定在所述的安装槽中,处于弹簧安装座下方的弹性橡胶垫上还具有供弹簧安装座下压减震的缓冲结构,所述的下盘体和减震筒之间具有与下盘体形成三角支撑的加强结构。
本汽车减震器的减震盘分体设置,设置上盘体、下盘体,上盘体用于放置减震弹簧,下盘体用于与减震筒连接,并在下盘体和减震筒之间设置加强结构,防止下盘体在减震筒中松动,甚至脱落,最终影响减震弹簧的减震吸能效果;该上盘体设置开口,开口边沿形变形成安装槽主要是将减震弹簧的起始端固定在安装槽上,防止该减震弹簧在减震吸能时,在上盘体上形变移位影响减震弹簧的减震效果;该弹性橡胶垫上设置缓冲结构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弹性橡胶垫上的缓冲结构分摊下减震弹簧的减震吸能,减震效果很好,还增加减震弹簧的使用寿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玉环县鹏琬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未经玉环县鹏琬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79816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缓冲机构
- 下一篇:可重复使用的低速冲击能量吸收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