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获得多种强度热冲压零件的冷却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820766144.1 | 申请日: | 2018-05-2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8542829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26 |
| 发明(设计)人: | 穆传坤;王彬;毛安;张亚岐;胡文治;王伟振;高方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1D37/10 | 分类号: | B21D37/10;B21D37/16 |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俞鸿 |
| 地址: | 430056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下镶块 出水口 进水口 凹模 凸模 热冲压零件 冷却水道 本实用新型 冷却系统 镶块 汽车零部件 热冲压成型 热冲压成形 强度位置 端面处 两排 样件 连通 垂直 加工 应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获得多种强度热冲压零件的冷却系统,属于热冲压成型技术领域。包括凸模上镶块、凸模下镶块之间,凹模上镶块、凹模下镶块之间设置的多条冷却水道,所述凸模下镶块、凹模下镶块的冷却水道对应热冲压零件变强度位置分别垂直开设两排孔形成第一组进水口、第一组出水口,第三组进水口、第三组出水口;所述凸模下镶块、凹模下镶块的冷却水道连通至两侧端面处分别形成第二组进水口、第二组出水口,第四组进水口、第四组出水口。本实用新型实现均匀强度及多种变强度方案样件的加工,简单实用,易于实现,在汽车零部件的热冲压成形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冲压成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获得多种强度热冲压零件的冷却系统。
背景技术
汽车结构件需要具有高强度以保证碰撞安全,同时在特定的部位需要相对较低的强度与相对高的韧性实现高的综合性能以达到吸能作用,实现较好的综合防护功能。对于复杂结构件,如汽车B柱、A柱等,其力学性能尤其是强度是影响其作用的根本,侧碰发生时,B柱需要兼具防撞和吸能的双重功效,即B柱加强板的各部分的强度应当有所差别,传统的热冲压成形工艺只能得到全部为马氏体组织的超高强度钢零件,无法满足B柱等零件不同区域具有不同力学性能的要求。为解决这一难题,研究人员提供了采用普通钢板与高强度钢板拼焊的方法,该方法工序上较为复杂,且焊缝位置易开裂。也有采用差厚板冲压成型的方式,同样差厚板材需要特殊工艺加工,且不同零件需定制不同规格的差厚板,实现困难。
由于要求零件具备不同的性能要求,需要设计多套热冲压模具及冷却系统来生产不同强度分布要求的热冲压零件,这就对生产带来了困难。
为保证热冲压样件快速冷却,形成高强度马氏体组织,需要在模具内部布置冷却水道,通过冷却水加速模具及样件的冷却,现有的热冲压模具的冷却水道大都是采用深孔对钻方式加工的直水道,当冲压件形状复杂时,其冷却均匀性差,零件的强度均匀性无法保证。也有采用预埋折弯钢管或3D 打印砂芯铸造的方式加工随形水道模具,但该方式加工时间长,加工成本高,所以仍未得到广泛应用。
如现有的如专利号为2011103133618公开的一种变强度热冲压件的成形方法及模具,又如专利号为2015103528767 公开的一种获得变强度热冲压零件的方法及模具,其中的模具冷却水通道均分别为凹模、凸模上的整个圆形通道,加工不便,且冷却水通道无法精确控制,无法实现均匀强度及多种变强度方案样件的加工。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获得多种强度热冲压零件的冷却系统。目的在于解决同种零件因需求不同要求具有不同强度分布的技术难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凸模上镶块、凸模下镶块之间,凹模上镶块、凹模下镶块之间设置的多条冷却水道,所述凸模下镶块、凹模下镶块的冷却水道对应热冲压零件变强度位置分别垂直开设两排孔形成第一组进水口、第一组出水口,第三组进水口、第三组出水口;所述凸模下镶块、凹模下镶块的冷却水道连通至两侧端面处分别形成第二组进水口、第二组出水口,第四组进水口、第四组出水口。
进一步优选的结构,所述凸模下镶块、凸模上镶块、凹模下镶块、凹模上镶块的合模面上分别对应开设多个随形半圆槽;所述凸模上镶块、凸模下镶块合焊形成由多个随形半圆槽上下围成的多条冷却水道,所述凹模上镶块、凹模下镶块合焊形成由多个随形半圆槽上下围成的多条冷却水道。
进一步优选的结构,所述第一组进水口、第二组进水口、第三组进水口、第四组进水口分别通过水管连接至水箱,所述第一组出水口、第二组出水口、第三组出水口、第四组出水口分别通过水管连接至蓄水池。
进一步优选的结构,所述水箱通过水管连接蓄水池,所述水箱连接蓄水池的水管上设有水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76614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钢材冲压防回弹装置
- 下一篇:一种汽车空调管路一次成型夹管模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