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船舶余热利用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820756400.9 | 申请日: | 2018-05-2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820343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07 |
| 发明(设计)人: | 李博洋;王强;胡德栋;李迪阳;钱德松;张运秋;于成龙;朱英豪;王志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远洋船员职业学院 |
| 主分类号: | F02G5/02 | 分类号: | F02G5/0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66071 山东省青岛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余热锅炉 烟气 空腔 余热利用系统 燃气轮机 柴油机 本实用新型 柴油机余热 船舶 燃气轮机烟气 温度传感器 节能降耗 驱动齿轮 伺服电机 烟气排放 发电 除氧器 冷凝水 排放管 除氧 减小 加热 链条 排放 | ||
1.一种船舶余热利用系统,包括燃气轮机余热利用系统和柴油机余热利用系统,燃气轮机余热利用系统由余热锅炉(8)、燃气轮机(9)、第三发电机(10)、汽轮机(11)、第四发电机(12)、冷凝器(13)、第一循环泵(14)、除氧器(15)和第二循环泵(16)组成,其中燃气轮机(9)和第三发电机(10)通过联轴器相连接,燃气轮机(9)的排气口与余热锅炉(8)连接,余热锅炉(8)过热蒸汽的排放口通过管道与汽轮机(11)连接,汽轮机(11)和第四发电机(12)通过联轴器连接,汽轮机(11)的排气口与冷凝器(13)通过管道相连,冷凝器(13)的出口、第一循环泵(14)、除氧器(15)、第二循环泵(16)与余热锅炉(8)的入口依次通过管道相连;柴油机余热利用系统由第一发电机(1)、第一柴油机(3)、第二发电机(2)、第二柴油机(4)、空腔(5)、伺服电机(32)、齿轮(6、7)、温度传感器(17~25)和余热锅炉(8)组成,其中第一发电机(1)和第一柴油机(3)通过联轴器相连接,第二发电机(2)和第二柴油机(4)通过联轴器相连接,第一柴油机(3)和第二柴油机(4)的排烟道合并后与空腔(5)相连,而空腔(5)与余热锅炉(8)之间通过一根可上下移动的排放管(33)相连,柴油机(3、4)的烟气通过排放管(33)进入余热锅炉(8),伺服电机(32)驱动齿轮(6、7)带动链条来上下移动排放管(33),第一温度传感器(17)与空腔(5)相连,用来测定空腔(5)内烟气的温度,温度传感器(18~27)与余热锅炉(8)相连,用来测定余热锅炉(8)内不同高度的温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船舶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柴油机余热利用系统,在空腔(5)与余热锅炉(8)的相对表面,沿着高度方向各开一道贯通其内部空间的槽,槽的宽度与空腔(5)和余热锅炉(8)之间排放管(33)的直径一致,槽的长度为排放管(33)上下移动的距离,在两槽的上部装各上一个滑板(30、31),同时在滑板(30、31)的两侧各装上一对导轨(28、29),滑板(30、31)通过导轨(28、29)进行滑动,滑板(30、31)的长度为排放管(33)移动距离的两倍,在排放管(33)移动时滑板(30、31)能将空腔(5)和余热锅炉(8)的槽挡住,防止在排放管(33)移动时空腔(5)和余热锅炉(8)中的烟气泄露。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船舶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柴油机余热利用系统,伺服电机(32)根据温度传感器(17~27)测量的空腔(5)内温度与余热锅炉(8)内温度,驱动齿轮(6、7)带动链条将排放管(33)的拉动到烟气温度与余热锅炉(8)内温度相近的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远洋船员职业学院,未经青岛远洋船员职业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756400.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